茅屋小于船,寒宵此会偏。
苦吟因静得,幽思与闲便。
断壁栖云气,虚窗闭篆烟。
帖残重补画,琴老不胜弦。
画轴尘为古,茶炉火自然。
细泉胶苋腹,冻鹤堕松巅。
石鼓鸣如磬,瓷瓶色类铅。
雪明灯焰减,风远漏声传。
鼠黠窥人走,僮顽背客眠。
骨清神欲脱,兴逸语犹颠。
野性终应在,浮名岂足缠。
欲从支遁隐,未有买山钱。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全诗如下:
茅屋小于船,寒宵此会偏。
苦吟因静得,幽思与闲便。
断壁栖云气,虚窗闭篆烟。
帖残重补画,琴老不胜弦。
画轴尘为古,茶炉火自然。
细泉胶苋腹,冻鹤堕松巅。
石鼓鸣如磬,瓷瓶色类铅。
雪明灯焰减,风远漏声传。
鼠黠窥人走,僮顽背客眠。
骨清神欲脱,兴逸语犹颠。
野性终应在,浮名岂足缠。
欲从支遁隐,未有买山钱。
逐句释义:
- 茅屋小于船,寒宵此会偏。
译文:简陋的茅屋比船只小,寒冷的夜晚只有我们相聚。
注释:此处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的友情深厚。
- 苦吟因静得,幽思与闲便。
译文:因为环境的安静,才能写出优美的诗文;内心的宁静使思想更加深远。
注释:这里的“苦吟”是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艰辛和执着的描写,而“幽思”则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
- 断壁栖云气,虚窗闭篆烟。
译文:断壁之上弥漫着云雾的气息,空无一人的窗户紧闭,只剩下篆刻的烟雾。
注释:这里的“断壁”“虚窗”“云气”“篆烟”等意象,都营造出一种寂静、孤独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
- 帖残重补画,琴老不胜弦。
译文:旧画卷已经破旧不堪,不得不重新修补;琴弦已磨损严重,难以弹奏。
注释:这里的“帖残”“琴老”等词语,都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感慨。
- 画轴尘为古,茶炉火自然。
译文:画轴上的尘埃显露出岁月的痕迹,茶炉中的火焰仿佛在诉说着往事。
注释:这里的“尘为古”、“火自然”等词语,都是对画面和场景的生动描绘。
- 细泉胶苋腹,冻鹤堕松巅。
译文:细流如同胶粘的苋菜一样,冻结的鹤坠落在松树顶端。
注释:这里的“胶苋腹”“冻鹤堕松巅”等比喻,都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画面更加生动。
- 石鼓鸣如磬,瓷瓶色类铅。
译文:石鼓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的磬,瓷瓶的颜色如同铅一般。
注释:这里的“鸣如磬”“色类铅”等对比,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 雪明灯焰减,风远漏声传。
译文:雪花映照下的灯光变得暗淡,远处传来的漏声似乎随风飘荡。
注释:这里的“雪明”“风远”等景象描写,都给人一种宁静、遥远的感觉。
- 鼠黠窥人走,僮顽背客眠。
译文:老鼠狡猾地窥视着人们,仆人却故意背着客人睡觉。
注释:这里的“鼠黠”“僮顽”等词语,都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 骨清神欲脱,兴逸语犹颠。
译文:诗人的骨头清澈明亮,精神欲要脱离俗世;他的兴致高昂,言语却有些颠三倒四。
注释:这里的“骨清”“神欲脱”“兴逸”等词语,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由、清新境界的追求。
- 野性终应在,浮名岂足缠。
译文:虽然追求世俗的成功和名声,但最终无法束缚住我的本性。
注释:这里的“野性”与“野趣”相对应,强调了诗人追求自由、独立的个性特点。
- 欲从支遁隐,未有买山钱。
译文:我渴望像支遁那样隐退山林,但尚未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山林。
注释:这里的“支遁”是指东晋时期的高僧支道林,他以隐居山林著称。通过与支遁相提并论,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对自己生活经历和情感状态的写照。他以简朴的茅屋、寒冷的夜晚和与友人的相聚作为背景,通过对环境、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追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典故,如“断壁”“虚窗”“云气”“篆烟”“泥丸”等,都富有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同时,诗中也充满了对世俗名利的批判和反思,显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充满了个人的情感色彩,是陆游诗歌创作的优秀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