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行镜中,身与白鸥同。
闲踪无滞留,清兴何始终。
红蕖耀晨妆,绿蒲媚新丛。
长歌对渔父,沧浪有遗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从内容、手法、语言等方面分析作答。

“镜中放歌”:镜子里吟唱着歌声。“镜中”,比喻自己;“放歌”,指歌唱。“放歌”,是说自己在镜中唱歌。

“日日行镜中,身与白鸥同。闲踪无滞留,清兴何始终。”:天天在镜中行走,身与白鸥同行。悠闲地没有滞留,兴致始终如一。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我”比作“白鸥”;“白鸥”是自由的象征,作者以“日日行镜中”“闲踪无滞留”“清兴何始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超然物外和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红蕖耀晨妆,绿蒲媚新丛。长歌对渔父,沧浪有遗风。”:早晨的荷花(红莲)在阳光下娇艳夺目,绿色的蒲草(绿蒲)妩媚地簇拥在新的草丛之中。对着垂钓的渔夫高歌一曲,心中仍然存有那种遗世独立的风范。这里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将“红蕖”和“绿蒲”的艳丽与“沧浪”的清远对比,突出了诗人追求自由不羁的生活理想。

【答案】

译文:

每天我都照镜子唱歌,我像白鸥在镜中飞翔。悠闲自得而无所留滞,兴致始终如一。红色的莲花照耀清晨的妆容,

绿色的蒲草妩媚地簇拥在新的草丛之中。对着垂钓的渔夫长歌一曲,心中仍然存有那遗世独立的风范。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诗人任国子监太学助教时所作。诗人在诗中借镜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由自在的白鸥相对比,抒发了自己渴望得到自由的愿望,并以此表达出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