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行远方,慈母在高堂。
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
母心乃如斯,子心其可忘。
子心苟如母,足以感苍苍。
君不见汉蔡邕,晋王祥。

《母子吟》是宋代诗人 释文珦的一首诗,表达了游子远离家乡与母亲留在高堂之间的深深思念。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注解和赏析:

  1. 诗词原文
    游子行远方,慈母在高堂。
    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
    母心乃如斯,子心其可忘。
    子心苟如母,足以感苍苍。
    君不见汉蔡邕,晋王祥。

  2. 译文注释

  • “游子行远方”:描述了离家远行的游子。
  • “慈母在高堂”:表达慈母依旧留在家中。
  • “砌有忘忧草”:指的是庭院中生长着能够带来安慰、忘却忧愁的草。
  • “对之还断肠”:面对这些草,诗人感到悲伤,如同失去了依靠。
  • “母心乃如斯”:强调母亲的心是如此深沉和无私。
  • “子心其可忘”:如果子女的心也能像母亲的一样,那么这种思念就不值得被忘记。
  • “子心苟如母”:只要子女的心能像母亲一样宽广和温暖。
  • “足以感苍苍”:这样的情感足以感动天地。
  • 结尾引用了两位历史上的人物蔡邕和王祥,以强调母爱的伟大和感人至深。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比游子的孤独与母亲的留守,深刻描绘了母爱的伟大和深远影响。通过对忘忧草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即使在困境中,母爱依然能给予人们安慰和支持的信息。
  • 诗中的“母心乃如斯,子心其可忘”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即子女对母亲的思念是无法被时间或距离所淡化的。
  •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通过对自然界的简单描述引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艺术手法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母爱的颂扬。

这首诗不仅是对母爱的颂扬,也是对人性中最为纯粹和温暖的部分的赞美。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方,母爱的力量总是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成为我们内心深处最坚实的支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