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昔晋唐人,其心多爱竹。
七贤子猷徒,往驾已不复。
惓惓思此君,锄云种青玉。
劲节何亭亭,清风常穆穆。
质美而貌闲,对之良不俗。
遂老于其间,畴能赋淇奥。
【注释】:
- “维昔晋唐人”,即过去的晋、唐人。
- “其心多爱竹”,他们(晋、唐人)的内心大多喜爱竹子。
- “七贤子猷徒”,指的是晋朝的竹林七贤中的子猷。
- “往驾已不复”,以前的车子(指子猷的马车)已经不复存在了。
- “惓惓思此君”,非常怀念这个人。
- “锄云种青玉”,种下了一片青翠的竹子。
- “劲节何亭亭”,竹子的坚韧的节操多么高耸啊!
- “清风常穆穆”,清风时时吹拂着竹子。
- “质美而貌闲”,竹子质地优美而外形清雅。
- “对之良不俗”,面对着它,感觉并不俗气。
- “遂老于其间”,最终在这个地方生活。
- “畴能赋淇奥”,谁能赋咏《淇奥》这首诗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竹子的吟唱,抒发了对过去晋唐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竹子的热爱和欣赏。整首诗以竹为主,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特征,展现了作者对竹子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维昔晋唐人”,即过去的晋、唐人,这里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晋代文学家王献之和他的朋友们。王献之是竹林七贤之一,他的马车曾经被竹林所包围,因此被称为“车中之国”。这里的“其心多爱竹”是指他们的心中都喜爱竹子。
次句“七贤子猷徒”,指的是晋朝的竹林七贤中的子猷。他的马车曾经被竹林所包围,因此被称为“车中之国”。这里的“往驾已不复”是指过去的车子已经不复存在了。
第三句“惓惓思此君”,非常怀念这个人。这里的“此君”指的是前两句提到的晋、唐人或子猷。
第四句“锄云种青玉”,种下了一片青翠的竹子。这里的“锄云”形容了种竹子的过程,仿佛是在云中种植;“青玉”则形容了竹子的颜色,就像绿色的玉石一样美丽。
第五句“劲节何亭亭”,竹子的坚韧的节操多么高耸啊!这里的“亭亭”形容了竹子的高耸直立的姿态。
第六句“清风常穆穆”,清风时时吹拂着竹子。这里的“穆穆”形容了竹子随风摇曳的样子。
第七句“质美而貌闲”,竹子质地优美而外形清雅。这里的“质美”是指竹子本身具有的美质,而“貌闲”则是指竹子的外表看起来既自然又高雅。
第八句“对之良不俗”,面对着它,感觉并不俗气。这里的“良”表示非常,“不俗”则是指不庸俗的意思。
最后一句“遂老于其间”,最终在这个地方生活。这里的“遂”表示于是、就,“老于其间”则是指在这里度过了一生。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吟唱,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竹子的深深喜爱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