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阙不知圆,非圆不知阙。
圆阙本相因,本无圆与阙。

释义:

没有缺憾,就不会知道圆的完美;没有圆满,也不会知道缺憾。

圆形和缺憾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原本就没有圆形和缺憾。

注释:

  1. 偈颂:一种佛教赞颂诗文,由四句组成一偈(jù),每句七字。
  2. 一百二十三首:指《金刚经》中“如来说法,犹如涅槃等”之后至“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故不能见如来”之间共123则颂文。
  3. 其六十六: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之第66则。
  4. 非阙不知圆:不经历缺憾,就无法认识到圆的真谛。
  5. 非圆不知阙:不经历圆满,就无法认识到缺憾的存在。
  6. 圆阙本相因:圆和缺是事物的本质。
  7. 本无圆与阙:原本就没有圆和缺的分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赞颂诗,通过对圆和缺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理解。首先,“非阙不知圆,非圆不知阙”,意味着没有缺憾,我们就无法认识圆的完美;同样,没有圆满,我们也就无法认识缺憾。这体现了佛家“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思想,即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
    “圆阙本相因,本无圆与阙”,进一步阐述了圆和缺的关系。圆和缺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原本就没有圆和缺的分别。这里的“圆”可以理解为圆满、完整,“阙”可以理解为缺憾、不足。这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从事物本身去看待问题,而不是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整首诗通过对圆和缺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他对于追求真理、超越世俗的渴望。这种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