槜李当年是越乡,客情何事忽清凉。
霜催燕子归南国,露逼虫声上北堂。
野外几重秋水白,天涯一片暮云黄。
年年有雁书难寄,无梦到家空夜长。
注释:庚午年春天作的诗,是第二篇。
槜李当年是越乡,客情何事忽清凉。
霜催燕子归南国,露逼虫声上北堂。
野外几重秋水白,天涯一片暮云黄。
年年有雁书难寄,无梦到家空夜长。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庚午年春天所作。庚午年为宋高宗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诗人在家乡时,写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的诗歌。这首诗写的就是他回乡时的心情。
“槜李当年是越乡”一句,点明自己此次归来,正是故乡的春天。“槜李”,即槜梨,是一种水果。“越乡”,指故乡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
“客情何事忽清凉”二句,写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客居他乡,心情自然难免有些郁闷,但故乡的一切却使他感到心旷神怡。“霜催燕子归南国”一句,描写了燕子从北方飞回南方,暗示着春天即将结束。“露逼虫声上北堂”,则描绘出蟋蟀等小动物在夜间活动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心中的孤寂之感。
“野外几重秋水白”二句,诗人通过秋天的景色,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野外”,泛指远方的田野。“几重”,表示数量之多。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遥远的田野里,秋水波光粼粼,显得特别明亮。而诗人却因为身处异地,不能与家人团聚,只能独自面对这样的景色。
“年年有雁书难寄,无梦到家空夜长”二句,更是直接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雁书”,即书信。这里的“雁书”,可以理解为鸿雁传书,也可以理解为书信。“无梦到家空夜长”二句,则是说,每当看到天空中的大雁,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和家人,但因为路途遥远,难以寄达,所以只能在梦中与他们相见。而每次梦醒之后,又是漫长的夜晚,无法入睡,这种痛苦和无奈,让人倍感凄凉。
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使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远离家人,去寻求生活的勇气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