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物,明历历。
佛祖觑不破,大地无人识。
常在舌头尖,尽力吐不出。
吐得出,也是胡饼里呷汁。

【注释】

偈颂:即佛教的赞颂诗歌,是佛教徒用以表达对佛及佛经赞美和敬仰之情的一种文学形式。“偈”为韵文,“颂”为赞词;“六十七首”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六十七品;“偈颂”就是对这六十七品中的内容所作的赞颂。“其二”,第二十二首。

其一:第一首。

其二:第二十二首。

有一物:有一件东西。

明历历:分明、清晰。

佛祖觑不破:佛祖看破不了。觑,看。

大地无人识:大地上没有人认识。

常在舌头尖:经常在舌尖上。

尽力吐不出:尽管极力想吐,也吐不出来。

吐出:嘴里的东西吐出来。

也是胡饼里呷汁:那也是从吃胡饼里面吃到的。胡饼,一种圆形烤饼。呷汁,吃汤水。

【赏析】

此诗以咏物的形式写佛经中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有一物,明历历。”诗人把佛经中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说成“有一物”,这是说,一切众生都是佛,都具有佛的智慧与德性。佛经中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是佛经中又强调,佛性不是人人都能认识到的。

“佛祖觑不破,大地无人识。”佛祖看破不了,大地上的人却都不认识。这里说,佛是看破一切的人,他看到了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但是众生却无法认识到自己有佛性。

“常在舌头尖,尽力吐不出。”佛性常常存在于人的心性之中,人们虽然知道它存在,但是却很难把它表现出来。这里用“常在舌头尖”来形容佛性的微妙之处。

“吐得出,也是胡饼里呷汁。”佛性虽然看不见,但是只要用心去体认,就能体会到它的存在。即使不能把它完全吐出来,但是也能从吃胡饼里吃到它的汁液。这里的“胡饼”指的是佛经中的“佛法”。

全诗通过对佛性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佛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间万物的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