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生,原名丁日昌,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823,卒于公元1882
清广东丰顺人,字禹生,又作雨生。
自廪贡生捐教谕。
咸丰初年,任江西万安知县,旋入曾国藩幕府。
同治初年助曾国藩、李鸿章筹办机器局,任苏松太道办理洋务兼任江南制造总局总办。
光绪初年官至福建巡抚,主持福州船政局,旋兼理总理衙门大臣。
抚闽时福州大水,济灾民数十万;又按乌石山教案,据理令徙教堂城外。
好藏书,精校勘。
有《持静斋书目》、《抚吴公牍》。
生卒年:1823-1882
禹生,原名丁日昌,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823,卒于公元1882
清广东丰顺人,字禹生,又作雨生。
自廪贡生捐教谕。
咸丰初年,任江西万安知县,旋入曾国藩幕府。
同治初年助曾国藩、李鸿章筹办机器局,任苏松太道办理洋务兼任江南制造总局总办。
光绪初年官至福建巡抚,主持福州船政局,旋兼理总理衙门大臣。
抚闽时福州大水,济灾民数十万;又按乌石山教案,据理令徙教堂城外。
好藏书,精校勘。
有《持静斋书目》、《抚吴公牍》。
生卒年:1823-1882
诗句原文: 苫块剩馀生,九原无伴应招我; 斗山今失望,四海何人不哭公? 译文注释: - 注解1:苫块剩馀生(苫块:指用草和泥制成的覆盖物) - 解析:这句话描述的是曾国藩晚年的生活状态,他晚年生活简朴,与世隔绝。 - 注解2:九原无伴应招我(九原:指黄泉或死后的墓地) - 解析:表达了曾国藩在逝世后无人相伴,孤独地走向另一个世界的哀愁。 - 注解3:斗山今失望(斗山
【注释】 “挽陈升”:即《挽陈升》。陈升,不详。 何之:去哪里? “再世忽留才子气”:指陈升虽然去世了,但他才华横溢的气质却一直留在人间。 “重泉”:指阴间,死后的世界。 “旧交心”:指与陈升的友谊。 【赏析】 是作者对已故好友的追思悼念之情。首句以“竟何之”表达对陈升离去后的惋惜之情;第二句则以“半生诗酒误人”概括了陈升生前的生活态度及影响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江苏巡抚陈夔龙的一首诗,诗的主题是批评当时的官场风气。 官须守正做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官员们应该坚守正直的原则做事。 苟事事瞻顾因循:意思是说,如果只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而行事,就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纵免刑章终造孽:意思是说,即使能够避免被判刑,但最终也会因为这种行为而受到报应。 民欲持平待去:意思是说,民众们希望官员们能够公正公平地对待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译文】 居然在钓鱼、采山的地方作消遣,想到桑田沧海变化无穷,有几人能吟诗抒发感慨? 【注释】 1. 竟:竟然。2. 钓水:即“钓水鱼”。3. 暂:暂时地。4. 感怀:有所感触而怀念。5. 桑田沧海:传说古代有桑树和田禾的大海,后来变成了桑田;海中又有变成陆地的沧海。 赏析: 此篇为题咏园堂之联。首句用典,上承《庄子·外物》之“鸱得腐鼠”,下启《史记·货殖列传》之“子贡结驷”二事
东瀛已是天将尽 况到东瀛最尽头 海水自来还自去 罡风时发复时收 徙薪曲突知谁共 衔石移山且自谋 饱听怒涛三百里 何人赤手掣蛟虬 赏析: 《东巡台湾恒春》这首诗是诗人丁日昌于清朝时期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东瀛(即台湾)的深切情感。诗中通过描绘东瀛天将尽、海水自来还自去、罡风时发复时收等自然现象,抒发了诗人对台湾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其中“徒薪曲突知谁共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时,注意要结合题目提供的注释和要求作答,同时要注意诗中重点词语的积累,如“翠苔、瘦牛、崔嵬、奇峰乱插、愁天破、飞瀑奔流恐石开、村酒、高云、岭梅”等。 译文: 一整天在山路上步行,脚下踏着绿茸茸的青苔,远处瘦弱的小牛和猴子站在山峰之上。 奇峰耸立如同从天空中倾泻而下,飞瀑奔流似乎要冲开石头。 村庄里的美酒足以让人醉倒,而高高的白云难得从山中升起。
【注释】 一弓:指一箭,这里比喻读书人。小辟:狭小的读书人。蔓草疏茅:指杂草。芟(shān):除草。史长:指历史长河中的人物。才学识:有才华和学识。说梦:比喻空想,白日做梦。他日:未来。知谁:知是谁。果不凡:果然不平凡。旧巢双燕子:即“双燕”,代指作者自己。依依:依恋的样子。呢喃:细语低语。 【译文】 一箭射中了读书岩上刻着的字句,那蔓草与疏茅都是我亲手除去。 虽然敢自诩为史籍长者、学识渊博之人
留隍道中 肩舆远出画桥西,密密人家傍柳堤。 一路山光迎客笑,半林鸠鸟背人啼。 园蔬破甲香犹湿,野笋添丁绿未齐。 自笑劳劳缘底事,浮生镇日寄轮蹄。 注释: 1. 肩舆:轿子,轿夫抬着的轿子。 2. 画桥:指装饰华丽的桥。 3. 路:指通往某地的道路。 4. 甲:这里指竹笋。 5. 劳劳:忙碌不停的样子。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图。诗人在旅途中,经过一座装饰华丽的桥
孔素瑛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玉田,是清浙江桐乡人。 孔素瑛不仅以她的才艺与才华闻名,更以精小楷和工写山水、人物、花鸟的绘画艺术以及题诗自书于画的独特风格,成为当时文坛上的一股清新之风。她的作品在后世被广泛传颂,其书画作品更是成为了闺中三绝的代表
于懿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字静宜,金坛人。 于懿生于清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婉约动人,充分体现了她的才情和审美观。于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有着深厚背景的人物。除了诗歌创作以外,她的人生经历也同样引人关注:作为徵君乔龄之女,晓霞的从妹,以及慈溪县丞和金匮邓恩锡的继室,这些身份使得她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孔庆贞是清朝的诗人。孔庆贞,字仪昭,生于清代,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诗人。 孔庆贞的诗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他的诗作通常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彩云归·见朱屿小莲花室遗稿·挽词》中,孔庆贞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他对故友离去的哀思。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孔庆贞高超的诗歌技巧,也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