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功名易,幽人愧素餐。
草深迷乳兔,弓燥泣飞鸾。
磷火排窗入,溪声带雨寒。
行吟殊足乐,回首羡弹冠。
《野眺其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在乱世中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译文:
乱世中功名如浮云,隐居生活愧对白日梦。
草深迷途乳兔藏,弓燥泣血飞鸾伤。
磷火照亮窗前夜,溪声伴着雨声寒。
行走吟诵皆乐事,回首羡慕旧官服。
注释:
- 乱世功名易:乱世之中,功名利禄如同浮云一般容易得到,也容易失去。
- 幽人愧素餐:隐居的人感到惭愧,因为他们没有像平时那样享受富贵的生活。这里指隐居者认为自己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感到愧疚。
- 草深迷乳兔:草丛深处,兔子被迷住了,无法找到出路,形象地描绘了乱世中百姓的困境。
- 弓燥泣飞鸾:弓箭变得干燥,仿佛在哭泣,因为飞鸾(传说中的神鸟)被射中了。这里以寓言的方式表达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 磷火排窗入:磷火(一种荧光物质)从窗户中透进来,照亮了室内。这里的磷火可能象征着希望和光明。
- 溪声带雨寒:溪水的声音伴随着雨水的声音,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这反映了诗人在乱世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冷清。
- 行吟殊足乐:行走吟诵都是一种乐趣,表明诗人即使在乱世中也能寻找到快乐。
- 回首羡弹冠:回首过去,他羡慕那些曾经穿着官服、享受荣华富贵的人,而现在自己却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里的“弹冠”指的是古代官员的头饰,象征着过去的荣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乱世中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和谐自然的追求。诗句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草、兔、飞鸾、磷火等,这些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