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三日雨,幽径十分苔。
鞭绽竹间石,钗漫松下台。
正嫌屐齿入,休放马蹄来。

【解析】

“柴门”三句:柴门三天下着雨,幽深的小路长满青苔。

柴门(指茅屋)三日下雨,幽径十分潮湿;鞭子打在石缝中,鞋齿陷进了土里。

正嫌屐齿入,休放马蹄来。

柴门、柴扉,是借指茅屋,这里用来表示作者所居之地。鞭绽,用鞭子打在石缝中发出清脆的响声。钗漫,用钗插在地上。松间台:松树间搭的台阶。正嫌屐齿入,休放马蹄来:不要踩到我新钉的木屐上。

【答案】

译文:

柴门三天下着雨,幽深的小路长满青苔。

柴门(指茅屋)三日下雨,幽径十分潮湿;鞭子打在石缝中,鞋齿陷进了土里。

柴门、柴扉,是借指茅屋,这里用来表示作者所居之地。鞭绽,用鞭子打在石缝中发出清脆的响声。钗漫,用钗插在地上。松间台:松树间搭的台阶。正嫌屐齿入,休放马蹄来:不要踩到我新钉的木屐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茅屋和竹林的写照。诗的前四句描写茅屋四周的环境。首句写茅屋所在的环境,即茅屋周围三日未晴,阴云密布,天气阴沉。次句写茅屋附近的小道,因连日下雨而泥泞难行,路旁的竹丛也被雨水打得发响。后两句写茅屋门前的台阶和台阶上插有鲜花的铜环。第三句写台阶上的鲜花已经枯萎,铜环也已经丢失。尾句点出自己因为喜欢这里的景致而不愿离去。全诗语言平易朴素,但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