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之,原名卞永誉,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45,卒于公元1712
清汉军镶红旗人,字令之,号仙客。
卞三元子。
康熙间由荫生任通政使、知事,历福建兴化知府,浙江按察使、布政使,福建巡抚,刑部侍郎。
工画,能书,与宋荦并以善鉴赏著称。
有《式古堂书画汇考》、《式古堂朱墨书画记》。
生卒年:1645-1712
令之,原名卞永誉,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45,卒于公元1712
清汉军镶红旗人,字令之,号仙客。
卞三元子。
康熙间由荫生任通政使、知事,历福建兴化知府,浙江按察使、布政使,福建巡抚,刑部侍郎。
工画,能书,与宋荦并以善鉴赏著称。
有《式古堂书画汇考》、《式古堂朱墨书画记》。
生卒年:1645-1712
【译文】 妾身整理行装,准备远嫁他乡;郎君买舟江上,欲送我登程。但郎舟尚未起航,我的愁苦已如江水般满溢。江水东流永不回头,而我心中的愁绪却无法平息。郎君作江头之帆,我却似江边孤树。晨风拂动,树影摇曳,我心中哀伤又添新恨;夜风吹过,凄厉难忍,使我空自徘徊,难以入梦。 【注释】 1. 远别离 - 此句为诗的题目,意味着此诗歌是关于离别的。 2. 妾理箧中衣 - 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称呼,此处指我。
【注释】 啾啾:鸟鸣声,这里指孤独。唧唧:虫鸣声。心茫然:心中空虚茫然。抚膺:拍胸,表示悲痛、懊悔。太息:叹息。衾与枕:被子和枕头。徘徊:来回走动的样子。寝:睡觉。焚膏:烧灯芯照明。耀辉光:灯光闪烁。重:再次。自审:自我反省。 【赏析】 《杂诗》是一首抒怀抒情的小诗,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之感、思乡之情和忧国之忧。全篇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清冷凄寂的夜景图。首联写夜深人静时
清汉军镶红旗人,字令之,号仙客。 卞三元子。 康熙间由荫生任通政使、知事,历福建兴化知府,浙江按察使、布政使,福建巡抚,刑部侍郎。 工画,能书,与宋荦并以善鉴赏著称。 有《式古堂书画汇考》、《式古堂朱墨书画记》。 生卒年
尤珍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简介 - 出生年代:尤珍,字慧珠,号沧湄,生于1647年,卒于1721年。 - 籍贯与家族背景:尤珍是江南长洲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其父亲尤侗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作家。 2. 政治生涯 - 科举成就:尤珍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中进士,并成为翰林院的一员。 - 官职变迁:从编修到累迁至右赞善,尤珍在政治生涯中有着丰富的经历。 3.
清代诗人元璟,字借山,号晚香老人,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僧人。他生于浙江平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精通诗作,还曾游历南北,与诸多文人雅士结社唱和。 元璟的生平经历丰富而独特。他的早年出家生涯让他在宗教生活中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这在他的诗作中也有所体现。他以清雅为宗,其诗歌风格多变,却又不失清新脱俗的特点。他一生游历各地,这种丰富的生活经历使得他的诗作既有深沉的情感,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介石”并非指清代诗人,而可能是指清朝人尤钟玉。尤钟玉,字钟玉,原为上元人,后改名为瑛。她在清朝末年有诗文传世,并且精于音律和尺牍。 关于尤钟玉的生平与作品,她可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她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风貌。例如,在《春水舫残稿》中,她的作品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成就,也是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料。通过研究这些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