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祀泰折,歌同我将。
黝牲纯洁,丝竹发扬。
博厚而久,含洪以光。
扶持宗社,曰笃不忘。
【注释】
地祀:对土地神的祭祀。泰折,《礼记·祭法》:“王宫庙之有司,以岁时修其祠,陈其鼎俎,设其牺兽,备其歌赞舞蹈。”郑玄注:“泰折者,土地之神也。”
我将:我亲自来祭祀。
黝牲:黑毛的牲畜。黝,黑色。
丝竹:古代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音乐。
博厚而久:指土地神的恩德深厚,历久不衰。
含洪:包容广大。光:照耀万物。
扶持:支持、帮助。宗社:封建时代指帝王或诸侯家族。宗是主的意思,社是社神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宗室或贵族家族的意思。笃:忠厚,不忘本。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十一月,宋光宗赵惇在明堂举行祭祀天地的礼仪时,为太上皇帝高宗所写的祝文之一。全诗共四句,前两句是说祭祀土地神的礼仪,后两句是说祭祀大地的恩德与庇护之功。
“地祀泰折,歌同我将。”意思是说:祭祀土地神,我亲自来参加。“将”,助词,用如动词,即“来”。
“黝牲纯洁,丝竹发扬。”意思是说:祭祀用的牲畜是黑色的,乐器声声扬。“黝”,黑色的意思;“丝竹”,古代弦乐器和管乐器。“发扬”,这里指奏起乐曲。
“博厚而久,含洪以光。”意思是说:大地的恩德深厚久远,包容广大照耀万物。“博厚”,指土地的恩德深厚宽广;“久”,指长久的时间;“含洪”指包容广大;“光”,照耀万物,这里指大地恩泽广被。
“扶持宗社,曰笃不忘。”这是说:大地支撑着宗庙社稷,我们永远不忘土地的恩情。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地的无限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