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惟旅,笾豆孔时。
衎我祖宗,既右享之。
神亟来止,孝孙之喜。
神保聿归,孝孙之思。

【注释】

熙宁以后享庙五首 其二送神用《兴安》:

熙宁以后,皇帝在祭祀祖先的时候使用《兴安》乐章。

钟鼓声中,只有远行的旅人;笾豆间,孔时(指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竹器,因以“孔时”指代祭祀)已备。

欢乐地送走祖先,孝子的喜悦之情洋溢在胸中。

神灵迅速返回,孝孙思念之情难以言尽。

【赏析】

本诗为北宋诗人王令的作品。王令生活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之间,其一生经历了宋仁宗庆历新政、宋神宗熙宁变法等历史变革时期。这首诗写于熙宁年间,当时北宋王朝正推行变法。王令是反对变法的人物之一。此诗作于他辞官归家后,此时他已经年过半百,远离政治中心的喧嚣,回归故里,过着田园生活,心情颇为宁静。

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一韵,第一二句为上句,第三四句为下句。

首句“钟鼓惟旅”,钟鼓之声,旅人之音,点明了送神仪式的举行地点——庙里,也暗示了诗人此刻的心情:虽身处庙堂之中,却有如行旅之人,心中难免有一丝寂寥之感。

次句“笾豆孔时”,笾豆为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孔时则表示时间。此处用两个意象来表现祭祀时的热闹场面与诗人内心的空虚寂寞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两句“衎我祖宗,既右享之。”和“神亟来止,孝孙之喜。”则是对送神仪式的描述。“衎”意为欢乐,“右”字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享受、祭享。诗人通过对祖宗的祭享,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欢喜之情。同时,“神亟来止”、“孝孙之喜”等词语也体现了诗人在祭祀活动中的虔诚与喜悦。

随着祭祀仪式的结束,诗人的内心也随之变得复杂起来。第五句“神保聿归,孝孙之思”。这里“保”字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归来,“聿”是助词,无实义,但在这里却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诗人通过这个词语,表达了自己对祖宗的怀念之情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意。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含蓄,通过对送神仪式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思想情感。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北宋时期民间信仰和文化生活的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