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风应律,朱鸟开辰。
肃肃明祀,嘉笾列陈。
牲用牷物,乐奏蕤宾。
克绥永福,祐此下民。
【注释】
熙宁:宋朝神宗的年号。成安:即成皋,在今河南西部。汉时县名,故城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为东都洛阳的屏障。景风:祥风。应律:指应和天时的风。朱鸟:古代神话中西方七宿之一,主司秋。辰:时间,指时辰。肃肃:恭敬的样子。明祀:光明正大的祭祀。嘉笾列陈:用美物盛装的祭品摆在祭坛上。牲用牷(quán)物:牲畜用纯色的。乐奏蕤宾:《礼记·月令》:“是月也,雷将发声,始电。”雷之发声谓之“震”。震为东方木,木音为徵,蕤宾为木音,故云“奏蕤宾”。克绥永福:能带来永远的幸福。祐:保佑。下民:百姓。
【译文】
祥风应和着天时的节拍,朱鸟星开始闪耀出光芒。
举行庄严的典礼,美物的祭品摆在祭坛上。
牲畜用纯色,乐曲奏起蕤宾。
能带来永远幸福,保佑这百姓生活。
【赏析】
熙宁十年(1077)十月,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引起朝内外的反对。元丰元年(1078)三月,宋神宗命王安石辞职,由司马光为相,推行青苗法、免役法,改革科举,加强中央集权,史称“熙宁变法”。由于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于是发生了宋神宗与王安石之间的权力斗争。本诗就是在这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首二句写皇帝祭天地,以应时令,显示皇帝英明有德。“景风”即祥风,“朱鸟”是天上二十八宿中的南方七宿总称,象征南方。“辰”指时辰,这里指早晨。“肃肃”是恭敬之意。“明祀”即光明正大的祭祀,这里指祭祀天地。“嘉笾”是美物的祭品,“列陈”是用美物盛装的祭品摆在祭坛上。“牲”是用于祭祀的牲畜,这里的“牲用”是说祭祀所用的牲畜都是纯正的。“乐奏蕤宾”,是说演奏的是蕤宾之乐。蕤宾是木音,这里指乐器奏出的木音。《论语·八佾》中说:“管弦既设,《武舞》遂作。”意思是说乐器已经设置好了,就接着跳《武舞》。所以,“乐奏”后紧接着就跳《武舞》,而《武》是周武王所创,代表周代,所以这里用《武舞》来象征天子,表示天子是受命于天,承天意而行的。“克绥永福”、“祐此下民”两句是说天子祭祀天地,是为了祈求上天保佑天下万民,使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这是对天子祭天地目的的说明。
本诗从内容上看,是对熙宁年间的一件事的描述。熙宁十年(1077),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行新法。当时,朝内外反对者很多,于是发生了宋神宗与王安石之间的权力斗争。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从艺术手法上看,全诗采用铺叙的方法,把一个祭祀天地的场面渲染得十分热闹。首二句写天气和祭天地;中间两句写举行隆重的仪式;最后两句写天子祭祀天地的目的。整首诗结构严密,层层铺叙,层次分明,充分表现了宋代诗人在创作中讲究章法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