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地之道,粒食有先。
岁谨祈报,礼严豆笾。
降登祼荐,罔或不虔。
以似以续,宜屡丰年。

【注释】

  1. 神地之道:指天地间存在的法则。
  2. 粒食有先:指农事开始时,首先要祭祀神灵和土地神。
  3. 岁谨祈报:在每年开始时,恭敬地祈祷并报告一年的收成。
  4. 礼严豆笾:在祭祀活动中,用豆和笾(祭器)来盛放食物进行祭献。
  5. 降登祼荐:指祭祀时,从高到低依次进行祭品的奉献。
  6. 罔或不虔:没有一个人不虔诚。
  7. 以似以续:意思是通过这些仪式来延续下去。
  8. 宜屡丰年:应当多次获得丰收年。

【赏析】
这首诗是绍兴时期祭祀太社太稷的一篇颂文,主要描述了祭祀活动的庄重和神圣。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和作用。

首句“神地之道,粒食有先”,强调了天地之间的法则和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关系。粒食有先,即农业生产开始时,首先需要向神灵和土地神祈求保佑,以确保五谷丰登,这是农耕文化的核心思想。

第二句“岁谨祈报,礼严豆笾”,则进一步说明了祭祀活动的重要性。在一年之初,人们会恭敬地向神灵和土地神报告这一年的收获情况,并准备丰盛的祭品进行祭献,以祈求神灵保佑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第三句“降登祼荐,罔或不虔”,强调了祭祀过程中的虔诚态度。无论是从高到低的降下祭品还是从低到高的奉献祭品,都需要表现出极高的虔诚之心。这种虔诚的态度也是对神灵的一种尊敬和感谢。

最后两句“以似以续,宜屡丰年”,则表达了通过这些祭祀活动可以不断地延续下去,从而带来多次的丰收年景。这反映了人们对农业丰收的期盼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活动的描写,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同时也展现了农业社会对丰收的重视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