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笺象管少年时,几赋帘前祝寿诗。
三殿荷恩卿相看,两朝承宠帝王知。
寻穷太华高低景,念尽长安内外碑。
可惜篆文今绝笔,李阳冰后只吾师。

【注释】

  1. 英公:指英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地区。
  2. 蛮笺象管:指用竹子和象牙做的书写工具。
  3. 帘前祝寿诗:指在帘前吟诵的祝寿诗。
  4. 三殿荷恩:指在皇宫三殿接受皇帝恩典。
  5. 李阳冰:唐代著名书法家,以草书名世。此处借李阳冰自喻。
  6. 篆文:指篆书字体。绝笔:指书法达到了顶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英公大师的一种赞赏与祝愿。首联“蛮笺象管少年时,几赋帘前祝寿诗”,诗人回忆了自己年轻时使用蛮族的竹简和象牙制成的笔,在帘前吟诵祝寿诗的情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英公大师年轻时才华横溢的回忆,也为下文的赞扬埋下伏笔。
第二联“三殿荷恩卿相看,两朝承宠帝王知”,诗人称赞英公大师在皇宫三殿受到皇帝的恩宠,同时也得到了宰相们的关注。这里,诗人将英公大师比作唐朝的两个朝代——唐高宗和武则天,强调了英公大师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三联“寻穷太华高低景,念尽长安内外碑”,诗人描绘了英公大师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深厚感情。他不仅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也对古代的建筑和文化充满敬意。这里的“太华”指的是华山,象征着英公大师的坚韧不拔;“长安”则是古都,代表了他对历史的尊重。
第四联“可惜篆文今绝笔,李阳冰后只吾师”,诗人表达了对英公大师书法成就的敬佩。他认为英公大师的篆书已经达到了顶峰,无人能及。而李阳冰则被诗人视为自己的师傅,表明了他的谦虚和尊敬。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英公大师的才华横溢,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