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少飞来昆阆山,山家茅屋翠微间。
鸡豚乡社相劳苦,花木禅房时往还。
结习尚馀三宿恋,残年多负半生闲。
长河一苇人千里,望断西城碧玉环。

望崧少二首其一

赏析诗意与背景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是金代著名的文学家及史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深沉的感慨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在《望崧少二首·其一》中,元好问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生活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美和简朴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诗意解读
  • 自然之美:诗的前两句“崧少飞来昆阆山,山家茅屋翠微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昆阆山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 人文关怀:紧接着,“鸡豚乡社相劳苦,花木禅房时往还”反映了村民们之间的互助与交往,以及诗人自己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无间。
  • 内心感悟:“结习尚馀三宿恋,残年多负半生闲”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留恋以及对现代生活的不满,体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受。
  1. 译文对照
  • 直译版:“年轻的我来到昆阆山,山里的茅屋掩映在翠微之间。鸡豚相伴的乡社辛勤劳作,花木环绕的禅房常常有人来往。”
  • 意译版:“年轻的我在昆阆山飞翔,山里的家屋如翠绿的云雾般幽静。鸡豚相伴的乡社辛勤劳作,花木环绕的禅房总是人来人往。”
  1. 注释详解
  • 昆阆山:指昆仑山,古人以为神仙居住之地。
  • 茅屋翠微间:形容房屋周围环境的美丽,翠微指青绿色的树木或云雾。
  • 乡社”:指村庄中的聚会,通常涉及宗教仪式或庆祝活动。
  • 花木禅房时往还:描述僧侣或隐士居住的地方,常被植物环绕,供修行或冥想使用。

《望崧少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到真正的安宁和满足。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元好问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和平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