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灯楼阁澹连云,转盼俄惊糁玉尘。
游伎行歌俱失意,蔬畦麦垄自知春。
良宵不肯平平过,造物应夸着着新。
独有中天端正月,一尊梅影属闲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元夜赏月时的感慨和思考。下面逐句翻译并加上注释:

原诗:
宝灯楼阁澹连云,转盼俄惊糁玉尘。
游伎行歌俱失意,蔬畦麦垄自知春。
良宵不肯平平过,造物应夸着着新。
独有中天端正月,一尊梅影属闲人。

注释:

  • 宝灯:指明亮的灯火。
  • 楼阁:指高楼大厦。
  • 澹连云:形容楼阁的轮廓与天空相连,如同白云。
  • 转盼:转动目光,观察四周。
  • 俄:忽然。
  • 糁(sǎn):洒落,落下。
  • 游伎:指歌舞艺人。
  • 行歌:行走中唱歌。
  • 失意:感到失望或不满。
  • 蔬畦(suī qí):菜地,这里指农家的菜园。
  • 麦垄:指田间的麦田。
  • 知春:知道春天的到来。
  • 良宵:美好的夜晚。
  • 造物:创造万物的自然力量。
  • 夸:夸耀,称赞。
  • 着着:一件又一件,逐一。
  • 中天:天空的中心部分,即正午时太阳的位置。
  • 梅影:梅花的影子,通常用来比喻人的品行高洁。
  • 属闲人:属于悠闲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元夜赏月时的所见所感。首联描写了月光映照下的楼阁景象,以及诗人对月亮的惊喜之情。颔联通过对比游伎和农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颈联则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认为造物者应该不断创造新的美景。尾联则以赏月的心境来寄托诗人的闲适情怀。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