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苔径滑明珠殿,落叶林荒羯鼓楼。
渭水都来细如线,若为流得许多愁。

《骊山有感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借汉事写“甘露之变”的历史,反映了唐朝后期宦官专权的局面,蕴含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之情。下面将这首诗的逐句进行注释和赏析:

  1. 苍苔径滑明珠殿
  • 苍苔:指长满了青苔的小径。
  • 径滑:小径湿滑,不易行走。
  • 明珠殿:珍珠装饰的殿堂,形容华丽且珍贵的建筑。
  • 译文:小径因为长满青苔而变得滑腻,珍珠镶嵌的殿堂显得格外珍贵却让人感到寒冷。
  1. 落叶林荒羯鼓楼
  • 落叶林荒:指秋天落叶纷飞的树林。
  • 羯鼓楼:古代一种大型鼓楼,这里用以象征战争的废墟或历史的沧桑。
  • 译文:落叶纷飞的森林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古老的羯鼓楼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1. 渭水都来细如线
  • 渭水:指渭河,中国黄河的最大支流之一。
  • 皆来细如线:渭河水都像细线一样流淌。
  • 译文:渭河的水都像细细的线一样流淌,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1. 若为流得许多愁
  • 若为:如果。
  • 流得:流传、流淌。
  • 译文:渭河水为何要流那么多的忧愁?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骊山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忧虑。通过对渭河水的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自己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 李商隐通过使用典故和细腻的描写,使这首诗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商隐作为晚唐著名诗人的艺术成就和社会责任感。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它不仅展现了李商隐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出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