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柳僵榆未改容,狐裘貂帽尚宜风。
欲寻把酒浑无处,春在鸣鸠谷谷中。
冻柳僵榆未改容,意指即便经历了严冬的寒冷,柳树与榆树依然保持着它们的形态不变。狐裘貂帽尚宜风,形容穿着狐皮衣和貂皮帽子的人,在春风中显得格外得体。
欲寻把酒浑无处,表示想要寻找一个地方来饮酒,但似乎没有合适的选择。春在鸣鸠谷谷中,意味着春天的气息似乎就隐藏在山谷之中,等待着人们的发现。
《春日即事》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以及风雨摧残而落花狼藉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首句的“病起多情”是全诗的主脑,“病起”是身体状况,“多情”是因为病,因为春怀,还有门外的春景。首两句用翟公罢官后门可罗雀的典故,说自己罢官后门前冷落的情况;然后写自己在归巢的鸟儿的鸣叫声中,关上了家门。全诗语言新奇,比喻生动,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句中的冻柳僵榆未改容,形象地描绘了柳树和榆树在严冬过后仍然屹立不倒的景象,尽管环境严酷,它们仍保持原有的姿态。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顽强生命力,也隐喻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持和不屈。狐裘貂帽尚宜风,这里的“狐裘”和“貂帽”是御寒的物品,象征着高洁或尊贵。然而,诗人在这里用它们来表达一种风度或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反映出诗人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一定的尊严和优雅。
欲寻把酒浑无处,表达了诗人在春日里寻找一处可以畅饮的地方却一无所获的无奈心情。这种情绪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孤独。春在鸣鸠谷谷中,这句诗将春天的气息比喻为藏在山谷中的鸣禽,暗示着春天虽美却不常可见。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天短暂存在的珍惜。
《春日即事》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态度。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情感的真挚抒发,诗人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了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思想。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值得读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