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曲阑干面翠微,葱笼窗户溢清晖。
雨侵斜日明边过,云望山前缺处归。
多病过春犹止酒,薄寒向晚却添衣。
宦名不负沧波愿,羞见陂田白鸟飞。
诗句注释与赏析
《寺楼晴望》诗歌解析
- 诗句原文与翻译
- 诘曲阑干面翠微(诘曲,曲折;阑干,栏杆;面,面向)
- 葱茏窗户溢清晖(葱茏,繁茂的样子;晖,阳光)
- 雨侵斜日明边过(雨侵,雨水打湿了;斜日,太阳偏西的光线;明边,明亮地穿过)
- 云望山前缺处归(云望,仰望;山前,指山的前面;缺处,空缺的地方)
- 多病过春犹止酒(多病,身体不适;过春,春天里;犹,仍然;止酒,戒酒)
- 薄寒向晚却添衣(薄寒,寒冷;向晚,傍晚时;却添衣,增加衣服)
- 诗人背景与创作动机
- 郝俣,字子玉,太原人。正隆二年进士,仕至河东北路转运使。其诗有名,曾刺坊州,有“文献不足犹超人群者也”之评。其自号为虚舟居士,有集行于世。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在寺楼观景时的心情有关,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 诗歌内容分析
-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受。诗中通过描绘寺楼、雨景、斜阳和白云等元素,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 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感慨。通过对“多病”、“薄寒”等词的运用,传达出一种对疾病和寒冷的无奈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这首诗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朴素的描写手法,但通过精心选择的词汇和句式,使得整首诗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 诗中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 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 这首诗主要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传达出了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 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通过对疾病的描绘和对寒冷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感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 文化背景与社会影响
- 这首诗反映了金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寺楼晴望》是一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了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为研究金代文学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