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零千里道,牢落半生愁。
残月如新月,今秋似去秋。
露浓花气重,风细竹声幽。
何日清溪上,烟蓑一钓舟。
飘零千里道,牢落半生愁。 残月如新月,今秋似去秋。
这首诗出自金朝诗人张楫的古诗《秋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光流逝和孤独感的深刻感慨。诗中描绘了秋天景色的美丽与哀愁,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全诗情感丰富,语言简练,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每个部分及其含义:
飘零千里道:描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如同行走在千里之外,没有固定的居所或目的地。这种游历可能源于生活的压力或个人的追求,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牢落半生愁: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孤独和忧愁。”牢落”一词常用来形容人的心情低落、无所适从,而”半生”则强调了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之长。这种心情可能是因为政治失意、事业不顺或其他原因造成的。
残月如新月:通过比喻,诗人将月亮的变化比作时间的流转,新月的出现可能预示着新的开始,但同时也带来了未知和恐惧。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未来既期待又不确定的情感状态。
今秋似去秋:这里的“去秋”可能指的是过去的一个季节或时期,诗人通过对比现在和过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露浓花气重,风细竹声幽:通过细致的感官描写,展现了秋天特有的景象。露水浓重、花香四溢,而微风轻拂下,竹林中发出宁静的声音,这些细节营造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秋日氛围。
何日清溪上,烟蓑一钓舟: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在清澈的溪流旁,悠闲地钓鱼,远离尘世的喧嚣,这是诗人心灵上的慰藉。
这首诗不仅是对秋天美景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生活、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中国文学和哲学思想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