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高斋住太行,溪山襟带古祠堂。
圭桐叶落周家雨,铁树根盘晋国霜。
烽火不堪耕夜月,画图犹可挂残阳。
自怜不及汾州雁,春去秋来过石梁。

李道人家山图

见说高斋住太行,溪山襟带古祠堂。

圭桐叶落周家雨,铁树根盘晋国霜。

烽火不堪耕夜月,画图犹可挂残阳。

自怜不及汾州雁,春去秋来过石梁。

注释

  1. 高斋:指道士的住所。太行:指太行山。
  2. 圭桐:一种植物。周家雨:指周代(公元前1046~前256)的雨水,这里泛指周朝的文化或历史。晋:指晋国(今山西)。
  3.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信号。这里指战争。耕夜月:在月光下耕种。
  4. 画图:指图画。残阳:指夕阳西下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共四句,内容涉及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第一句“见说高斋住太行”,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高高的山斋坐落在太行山上,周围环绕着美丽的溪流和古老的祠堂。这里的“高斋”可以理解为道士的住所,而“太行”则是指太行山。太行山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山脉,自古以来就有“天下脊”之称,其险峻壮观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赏景。
    第二句“圭桐叶落周家雨”,进一步描绘了太行山的美丽景色。这里的“圭桐”是指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像圭一样整齐,而“周家雨”则是指周代时期的雨水,象征着古老而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这句诗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从远古时期到现在的时间变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第三句“铁树根盘晋国霜”,进一步描绘了太行山的险峻和荒凉。这里的“铁树”是一种植物,它的根像铁一样坚硬,而“晋国霜”则是指晋国时期的寒冷天气和艰苦环境。这句诗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从古至今的自然变化和社会变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第四句“烽火不堪耕夜月”,描绘了战争时期的艰难困苦。这里的“烽火”是指战乱时期的警报,而“耕夜月”则是指在黑夜中耕种的情景。这句诗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于战争的痛恨之情。
    第五句“画图犹可挂残阳”,描绘了画家创作画作的情景。这里的“画图”是指绘制的图画或照片,而“残阳”则是指夕阳西下的景象。这句诗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从古至今的艺术发展和文化传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和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之意。
    最后一句“自怜不及汾州雁,春去秋来过石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这里的“汾州雁”指的是来自汾州的候鸟,它每年都会迁徙一次,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循环。而“石梁”则是中国北方的一个著名景观,它位于太行山下,连接了两座山峰。这句诗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和世事的沧桑变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深深感慨和反思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