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暗苍烟合,池荒碧草深。
高台平竹杪,幽径入花阴。
奔走成何事,登临慰此心。
晚凉山更好,风处一披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读懂原诗,然后对原诗中关键字词进行解释和分析。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对诗句进行赏析。“凌虚堂”是题目,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凌虚”指凌空,高峻,形容堂之高;“堂”即堂宇,指楼阁。“木暗苍烟合,池荒碧草深”,描写凌虚堂四周环境之幽静,用“苍烟”“碧草”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幽深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泊。“高台平竹杪,幽径入花阴。”意思是说,高高的台上平铺着竹梢;幽深的小路上,花影婆娑,映照着绿荫。“奔走成何事?登临慰此心”,诗人因仕途不顺利,而感到烦恼。他登上凌虚堂,面对苍翠的山色、葱郁的林海、清幽的环境,心情顿时豁然开朗,忘却烦恼,得到慰藉。“晚凉山更好,风处一披襟”,诗人在山间小道上悠然自得地行走,微风吹拂着他的衣襟,使他觉得十分惬意。

【答案】

译文:

木树苍翠烟雾缭绕,池塘荒芜草木繁盛。

高台上竹子修长笔直,曲径通幽花草丛生。

奔波劳碌有何益处?登临凌虚堂能宽慰心灵。

晚来凉意更加宜人,微风吹过敞开衣襟。

赏析:①首联“木暗苍烟合,池荒碧草深”。以苍烟、碧草渲染氛围,营造一种幽深、静谧的环境。苍烟、碧草、高台、幽径等意象,都烘托出一种超脱俗世的闲适情调,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恬淡与超脱,为整首小诗奠定了幽静的背景。②颔联“高台平竹杪,幽径入花阴”。“高台”是凌虚堂的高处,“幽径”是登临之路。“平竹杪”“入花阴”,则写出了高台的平直、竹林的高大、花阴的深邃。③颈联“奔走成何事?登临慰此心”。“奔走”二字表明了诗人的内心矛盾:既想有所追求,却又感到力不从心。“慰此心”,则表明他最终选择了登临凌虚堂来解脱自己的烦恼。④尾联“晚凉山更好,风处一披襟”。“晚凉”“风处”点明了时间、天气,表现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心境。“披襟”,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之间畅所欲言的豪情壮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