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兵有志挽天河,补衮刚留谏诤坡。
赋出石肠还婉丽,政成铁面却中和。
寒侵桃李凄无色,雪压池塘惨不波。
急手尊前谋一醉,六街尘土涴人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赠陈司谏正叔
- “洗兵有志挽天河”:表达了诗人想要用武力来平定叛乱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政治抱负。
- “补衮刚留谏诤坡”:意指在朝廷中刚直地留下谏言,就像修补衣服时留下的补丁一样。这里的“谏诤坡”可能是指朝廷上的争论场所。
- “赋出石肠还婉丽”:形容诗人的文辞如同石肠一样坚硬而充满力量,同时又不失温柔和美丽。
- “政成铁面却中和”:意味着当国家政治清明,公正无私时,就如同铁面无私的忠臣一样。这里的“中和”可能是指国家的平衡和谐。
译文
清洗兵器,心怀壮志,试图拉回天河水,
弥补过失刚毅如初,直言进谏却遭排斥。
诗笔如剑,挥洒自如却又委婉动人,
国家大治,铁面无私却不失和煦之风。
寒冬袭来,桃花凋谢,满目凄冷无色彩,
大雪压顶,池塘冻结,水面波澜不兴。
急切之中,我欲在这尊前畅饮,
但街上满是尘土,人们被污染不堪。
注释
- “洗兵”:《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曾与项羽作战,双方交战时,刘邦下令军中将士“毋妄战”,表示要整顿军队,恢复纪律。这里的“洗兵”比喻整顿朝纲。
- “挽天河”:黄河的河床宽达数百米,水流湍急,诗人以“挽天河”比喻自己的壮志雄心。
- “补衮”:《左传》中庄公十五年,齐桓公因鲁国多次违背周礼而感到不满,派人责备鲁国的卿大夫们,说他们没有按照周天子制定的礼仪去行事。这里的“补衮”即指纠正错误,也隐含了诗人想要纠正当时的政治弊端。
- “谏诤坡”:指朝廷上议论纷纷、争论激烈的场所。
- “赋出石肠”:形容诗文气势磅礴,犹如从石头里流出一般。
- “政成铁面却中和”:意为国家政治清明时,官员们像忠诚的铁面一样公正无私。
- “桃李”:这里指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 “中和”:指事物的适度、平衡。
- “六街尘土涴人多”:六街,泛指繁华的街道。涴,污秽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诗人通过描写国家的混乱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期望。全诗情感真挚,言辞犀利,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