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丈室冷于冰,千劫萧然无尽灯。
天女散花愁不寐,夜深高髻影鬅鬙。
【注释】
梅影:指梅花的倩影。维摩丈室冷于冰,千劫萧然无尽灯——维摩诘(梵文Vaisvamitra 或 Vasubandhu),印度佛教高僧,曾入拘尸那城(今印度比哈尔邦)王舍城(今印度北方邦瓦拉纳西市),与佛陀弟子摩诃难陀(即龙树菩萨)论《中》、《百》等经,后以“病笃”辞归。据《维摩诘经》,维摩居士所居之室,四面墙壁皆无一物,故云“维摩丈室”。又言其室虽大,但冷如冰,无一点热气,故云“冷于冰”。
天女散花愁不寐,夜深高髻影鬅鬙(jiùjué):传说佛经中,天女散花时,因愁思而无法入睡,故云“愁不寐”。高髻者,指天女所梳的高耸发髻。鬅鬙(yīn yì),形容头发蓬松散乱的样子。
【赏析】
此诗写天女在夜深时分为怀念丈夫而在月下散花的情景。首句写佛家清静之室,次句写天女因思夫而愁闷失眠,最后两句写夜半时分天女梳妆打扮,欲出外访夫的情形。全诗意境幽婉,情韵悠长,颇有唐人绝句风骨。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诗的前两句用典写佛家清静之室,“冷于冰”,喻佛家超然物外的清寂。“万劫萧然”四字概括了佛家万古不变的禅意和修行境界。“无尽灯”既点出佛家的修行方法,又暗含佛家永无灭尽的灵光;“无”与“灯”相映照,写出佛家万古常新的法灯。
第三句用典写天女思夫而愁。“天女散花”出自汉·刘向《列仙传》:“王母于瑶池会上,命赤帝、太乙、太上老君、西王母等列坐宴饮。忽然一阵狂风将席吹起,天上的仙女们纷纷散去,惟王母端庄自若。”此处借指天女思念丈夫。“愁不寐”三字写出天女相思之情。“夜深”二字点明时间。“高髻”二字写天女梳妆打扮欲出外访夫的情形。
末句用典写天女梳妆打扮欲出外访夫的情形。“鬅鬙”二字写天女头发蓬松散乱的样子。
整篇诗语言优美,意境幽雅,有唐人绝句之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