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苏吴江人,字仲文,亦作诵芬,一字赤崖。
诸生。
尝为名公幕宾,从毕沅最久。
游踪及陕甘、山东、江西、两湖。
曾经历湖广苗民起义。
诗铿锵激楚,舒卷自如。
又工词及骈文,善刻印及隶书。
晚贫,佣书自给。
有《秋树读书楼遗集》、《翡翠巢词》、《一谦四益阁文钞》。
生卒年:?-?
清江苏吴江人,字仲文,亦作诵芬,一字赤崖。
诸生。
尝为名公幕宾,从毕沅最久。
游踪及陕甘、山东、江西、两湖。
曾经历湖广苗民起义。
诗铿锵激楚,舒卷自如。
又工词及骈文,善刻印及隶书。
晚贫,佣书自给。
有《秋树读书楼遗集》、《翡翠巢词》、《一谦四益阁文钞》。
生卒年:?-?
奇台 远树千堆合,平沙万井开。 山通南北套,地接上中台。 日落明驼走,风声驿骑来。 紫狐求不易,高阁且徘徊。 注释: - 奇台:这里指的是中国新疆的一个著名风景区。 - 远树千堆合:形容树木众多,远处望去如同无数堆叠的树桩。 - 平沙万井开:平坦的沙地上,许多井口敞开。 - 山通南北套:山脉纵横交错,形成多个通道。 - 地接上中台:地形与天山山脉的中上部相连。 - 日落明驼走:在太阳落山时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次韵子由除夜见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市散未关门,羊羔酒满樽。 “市散”指的是城市中的市场散去,人们回家休息;“未关门”则意味着市场上的人还未全部离去,店铺依然开着门。这里的“羊羔酒满樽”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场景,人们在归家的路上,手中提着装满羊羔酒的杯子,享受着节日的气氛。 笙歌归别院,灯火出前村。 “笙歌”是古代宴会上吹奏乐器的声音
【注释】 杨柳来时秃,今归绿满城——杨柳树来的时候是光秃的,现在却是绿叶满城。 土松宜艺果,沙阔旧屯兵——这里适宜种植果树,过去在这里驻扎过军队。 贸易杂夷夏,飞鸣有燕莺——这里的贸易活动很频繁,有各种不同民族的人参与。燕子、黄莺等鸟类在这里自由地飞翔鸣叫。 风光殊岭北,指点笑颜生——这里的风景非常美丽,让人感到特别愉悦。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哈密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的诗
【注释】: 进嘉峪关:即《题嘉峪关》的简称。 一纸将军令,重门六扇开:意思是说,只有将军才能命令打开这重重的关门。 当关资虎将:意指守关的将士都是虎将。 题壁费鸿裁:意指题诗留念,需要用大笔。 日月无中外:意思是说,无论昼夜还是四季,都有人进出。 轮蹄自去来:意思是说,不管什么时候,总有车马来往。 酒泉明日到:意思是说,明天就到了酒泉,可以休息一下。 小憩:意思是说,可以小憩片刻,尽杯中酒。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乌鲁木齐道中》。全诗描绘了诗人在乌鲁木齐道中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诗句: 1. 到戍如到家,喜得息行李。 译文:来到边疆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心情愉悦,可以放下包袱休息一下。 注释:到戍,指来到边疆;家,比喻家一般的地方;喜得,心情愉悦;息,放下;行李,包袱。 2. 况我病狼狈,九死一生耳。 译文:况且我现在身体虚弱,如同经历了九死一生般的艰难。 注释
【注释】 至:到。阜康:指甘肃的甘州(今张掖市)。庭州:古郡名,在今甘肃省武威县西南。清贫:穷苦,贫穷。水少空余地:田地缺水,没有灌溉。村荒尚赛神:村子荒凉,但仍然举行盛大的仪式祭祀神灵。尊严:庄严、尊贵。络绎:车马往来不绝。东关:东门。别有春:另有一片春天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1069年(元丰二年)任陕西路转运副使,出使甘州的途中所作的
星星峡 巨斧劈山肤,山灵骨节粗。 注释:用巨大的斧头劈开大山的岩石,山神的骨节很粗糙。 当车轮磔格,振策马踟蹰。 注释:车轮在石面上颠簸,马蹄也踌躇不前。 传说星星坠,翻令步步吁。 注释:传说有星星坠落,反而使人不敢迈步前行。 豁然开一面,土屋亦吾庐。 注释:突然开阔了一片土地,那里也有我的房屋。 赏析: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自然力量和神秘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塞上山多却少水,听说水字心先喜。 - 注释:塞上的山虽然多,但缺少水。听到“水”这个字,作者的心情就非常高兴。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塞上缺水的现实情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水的喜爱之情。 2. 车马联翩五六人,路径逶迤三十里。 - 注释:有五六个人驾车骑马,道路曲折蜿蜒,走了三十里。 -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繁忙的塞上景象
【解析】 此诗为边塞词,写于诗人任河西节度使期间。全词以“木垒河”为线索,描写了冬、春两季木垒河的自然景观和人事变迁。“雪消容有水”写冬季的景色,“春冷竟无波”写春季的景色,两句一冬一春,形成对比。“北套平沙阔”,点明地点,“南山落照多”,描绘出一幅晚霞映照的画面。“故人逢意外”是说由于战事的原因,故人的相聚变得非常偶然。“肯惜醉颜酡”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①木垒(旧名)
到巴里坤 到此疑无路,群山裹一城。 光分太古雪,来及半天晴。 鼓角重开壮,风云百战平。 摩挲残碣在,唐汉未销兵。 译文: 我来到这里,却仿佛迷路了一样,群山环抱着这座孤城。 太阳照耀着古老的雪地,使得天空也显得明亮起来。 鼓角声中传来雄壮的号角声,预示着风云变幻、百战百胜的辉煌战绩。 摩挲着这些残破的石碣,心中不禁感慨万千,那些曾经的战争和纷争仍未平息。 赏析:
叶璧华是一位在清朝时期著名的女诗人及教育家。以下是关于这位清代诗人的详细介绍: 1. 个人背景:叶璧华出生于1841年,号润生,别字婉仙,又号古梅女史。她出生于广东嘉应白渡堡鸬鹚坑松树窝村(今梅县区丙村镇芦陵村),是客家人。她的父亲叶曦初是一名举人,并在广州教谕任上工作。由于家庭的影响和父亲的教导,叶璧华自六岁起就开始接触文学,并且表现出了非凡的文才。 2. 文学成就:叶璧华在十六岁时开始写诗
清山东滋阳人,字阶平,号空山,又号真谷。 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间任甘肃秦安、平番知县,有善政,民制“万民衣”以赠。 遭劾免官。 归后闭门治经,尤长于金石考据。 尝主晋阳、河东两书院,世称空山先生。 有《空山堂易解》、《春秋传》、《金石图》、《史论》、《空山堂文集》等。 生卒年
清江苏吴江人,字仲文,亦作诵芬,一字赤崖。 诸生。 尝为名公幕宾,从毕沅最久。 游踪及陕甘、山东、江西、两湖。 曾经历湖广苗民起义。 诗铿锵激楚,舒卷自如。 又工词及骈文,善刻印及隶书。 晚贫,佣书自给。 有《秋树读书楼遗集》、《翡翠巢词》、《一谦四益阁文钞》。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