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散未关门,羊羔酒满樽。
笙歌归别院,灯火出前村。
粟贱千军饱,城专二尹尊。
绣骄裘不御,风日渐温暾。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次韵子由除夜见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市散未关门,羊羔酒满樽。

“市散”指的是城市中的市场散去,人们回家休息;“未关门”则意味着市场上的人还未全部离去,店铺依然开着门。这里的“羊羔酒满樽”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场景,人们在归家的路上,手中提着装满羊羔酒的杯子,享受着节日的气氛。

笙歌归别院,灯火出前村。

“笙歌”是古代宴会上吹奏乐器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宴席的热闹;“归别院”则是指人们带着欢乐的心情回到家中;“灯火出前村”则是说,夜晚的灯光照亮了前方的小村庄。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人们在归途中欢聚一堂,共度佳节的画面。

粟贱千军饱,城专二尹尊。

“粟贱”指的是粮食价格便宜,人们能够吃饱肚子;“千军饱”形容人数众多的军队都能够吃得饱;“城专二尹尊”则是说,因为粮价低廉,城市的管理官员们也变得尊贵起来。这几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赞美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裕。

绣骄裘不御,风日渐温暾。

“绣骄裘”指的是华丽的皮衣,“不御”则是说这件衣服虽然华丽,但并不需要穿戴;“风日渐温暾”则是说随着天气变暖,风也不再那么寒冷。这里的“温暾”是一种口语化的表达,形容春风温暖而和煦。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除夕时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中的一段内容。当时苏轼被贬到黄州,与友人王巩、陈师道等人相聚于武昌黄门外,饮酒作乐,共度佳节。全诗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人们的欢乐气氛和国家的繁荣景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欣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