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别桑干水,归并却似家。
春风故巢燕,夜雨废池蛙。
石径曾栽菊,砖垆旧煮茶。
自怜萍梗迹,何日定生涯。

壬午秋自翁村回奕山三首

竟别桑干水,归并却似家。

春风故巢燕,夜雨废池蛙。

石径曾栽菊,砖垆旧煮茶。

自怜萍梗迹,何日定生涯。

注释:

竟别桑干水,归并却似家。

竞:竞争、争夺,这里是离开的意味。

桑干水:指桑干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

归并:返回。这里比喻回到故乡。

却似家:却像家一样亲切。

春风故巢燕,夜雨废池蛙。

春风:春风吹动树枝,引起燕子筑巢。

废池:被废置不用的池子。

蛙:青蛙。

石径曾栽菊,砖垆旧煮茶。

石径:石头铺成的小径。

栽菊:在石径上种菊花。

砖垆:用砖砌成的矮台。

旧煮茶:以前常在砖垆上煮茶。

赏析:

这是诗人壬午年(1622)秋从翁村回到奕山时写的一组诗。这组诗以“竟别桑干水,归并却似家”起头,点明自己要回到故乡的心情,但紧接着又写自己与故乡相隔遥远之苦。“春风故巢燕,夜雨废池蛙”,则更具体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一首的前半句写自己离开家乡到奕山去,后半句写回来后感到如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里的“却似家”既包含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也包含了作者在异乡飘泊的悲凉之感。

第二首的前两句描写了春天里,故乡的景色依然如故。而作者此时身处异地,只能听到春天的声音,却不能亲眼见到春景,内心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废池”一词更是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第三首的前两句则描绘了故乡的美景——石径上的菊花和砖垆上煮好的茶。这些景物都与作者的故乡密切相关。然而,当作者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时,却发现那些美好的回忆已经消失殆尽。这种对比更加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结尾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的无奈和感慨。他自问为何不能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地在水面上游来游去,而是只能像浮萍一样漂浮不定呢?这种自我反问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