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番闲作探梅游,潇洒屠苏俯碧流。
桥影平分一溪月,瀑声飞落半岩秋。
岚生佛殿莓苔湿,翠染僧衣竹树幽。
欲把新诗描胜境,不妨且为白云留。

【注释】

陇首庵:在浙江天台山,为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建。

几番:几次。

屠苏:古代一种酒名,以屠苏草(即藿)酿成,味苦。

碧流:清澈的流水。

平分:平分。

瀑声:瀑布的响声。

竹树幽:竹林和树木幽深。

新诗:指写景的诗词。

描胜境:描绘美好的境界。

白云留:留白。

【赏析】

这首七律,从题意上看,是赞美天台山风光的,所以首句便说“陇首庵”。而“几番”又表明了作者多次游访过天台山,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句“潇洒屠苏俯碧流”,写诗人站在天台山上,俯瞰那清流潺潺的溪水,觉得它就像一坛美酒,令人神清气爽。“屠苏”,这里泛指清流。“俯碧流”,俯看溪水。“屠苏”二字用得好,既写出了天台山山清水秀的景色,又暗用了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第三四句“桥影平分一溪月,瀑声飞落半岩秋”,写诗人沿着溪边行走所见所闻。“桥影平分”写溪水映着桥影;“瀑声飞落”写溪边的瀑布发出的声音。这两句中,一个“分”字,把溪水、桥影、月亮、瀑布都联系在了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使人感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后四句,诗人由眼前的美景生发联想。他想到佛殿前生长着莓苔,想到翠色的僧衣上沾满了竹树的芳香,想到要给天台山作一首诗,却不知道如何来表达这美好的境界。于是诗人说:“欲把新诗描胜境,不妨且为白云留。”意思是说:我要把眼前的美景写下来,但也不必写得过于详细,让读者自己去想象,留下一些空白,让自然之美更显生动。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全诗四句,每一句都有景物,每一句都有声响。诗人运用了对仗、叠词、顶针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节奏鲜明,音韵优美。特别是“屠苏俯碧流”、“瀑声飞落半岩秋”、“岚生佛殿莓苔湿”、“翠染僧衣竹树幽”,这些诗句都写得非常精彩,让人读起来仿佛能听到瀑布的轰鸣,闻到佛殿上的清香,看到竹林中的浓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