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阳和一线功,谁移洛裔入幽丛。
清高正色秋风里,富贵回头春梦中。
冷艳似将金缕衬,暖香何用碧纱笼。
篱边若使唐人见,应笑渊明所爱同。
诗句释义:
- “不假阳和一线功”:这里描述的是牡丹不需要借助阳光的温暖就能开放。”阳和一线功”指的是自然的力量,暗示了牡丹的生命力之强。
- “谁移洛裔入幽丛”:洛州是唐代的一个地名,这里用来象征牡丹的美丽和高贵。”幽丛”表示牡丹生长在隐蔽的地方,与外界隔离,保持其独特性。
- “清高正色秋风里”:描述了牡丹在秋天的风中展现出它的高洁和纯正。这里的”清高正色”描绘了牡丹的颜色和气质。
- “富贵回头春梦中”:这里用”富贵”和”春天”来比喻牡丹的美丽,但同时也暗示了牡丹的美丽并非只属于富贵人家,而是普遍而永恒的。
- “冷艳似将金缕衬”:形容牡丹的颜色冷艳,好像被金色的丝线衬托。
- “暖香何用碧纱笼”:这句诗表达了牡丹不需要被华丽的装饰(如碧纱笼)所包围,它的香味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展现。
- “篱边若使唐人见,应笑渊明所爱同”:最后一句提到如果是唐朝的人看到这朵花,可能会嘲笑陶渊明对自然的喜好,因为陶渊明也喜欢菊花,而这里的牡丹同样美丽。
译文:
不依靠阳光,独自绽放;
谁把它从洛州的深处移到了幽静的丛林?
在秋风中显得格外清高,颜色纯正,
它不需要任何华丽装饰,香气自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述,展现了牡丹的高洁、坚韧和不屈的精神。通过对比洛阳的牡丹和陶渊明的菊花,诗人强调了自然美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此外,诗中的“冷艳”与“暖香”等词汇,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牡丹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