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遭百六,边事失经营。
大氏十传世,辽人久弄兵。
战场春草瘦,戍垒墓烟平。
今日归皇化,居民自乐生。

【注释】

  1. 沈州:今辽宁沈阳市。
  2. 李唐:指唐朝。
  3. 百六:即甲子,古代历法中的一个日柱名。
  4. 边事失经营:边疆的事情被忽视。
  5. 大氏十传世:辽国建立于907年,至1125年,共传10帝,1125年金灭辽,故称“十传世”。
  6. 辽人久弄兵:辽国人经常侵扰中原。
  7. 战场春草瘦:形容战争的残酷和荒凉。
  8. 戍垒墓烟平:指战火过后,坟墓上的烟雾已散去,恢复了和平。
  9. 归皇化:回到皇帝的统治下。
  10. 居民自乐生: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边关战事与和平景象的诗,通过对比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安定,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联“李唐遭百六,边事失经营”直接点题,指出宋朝在百六年间(1006-1016)遭遇重大变故,国家边关事务受到忽视。这里的“百六”是指甲子年,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颔联“大氏十传世,辽人久弄兵”进一步描绘了辽朝的崛起和对中原的长期侵略。辽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辽国对中原的统治也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颈联“战场春草瘦,戍垒墓烟平”则通过描绘战场的荒凉和战火后的宁静,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来之不易。春草的瘦弱象征着战争带来的破坏,而戍垒的烟尘已经消散,则意味着和平的到来。
    尾联“今日归皇化,居民自乐生”则是全诗的总结,表达出诗人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的热爱。他希望人们能够回归到皇帝的统治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和平是多么的珍贵,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环境,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