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共全清福。终日游山不足。坐卧白云中。看青峰。
饭罢东坡石上。谈笑开怀豁畅。妙景可忘忧。对清流。
【注释】
道无情
道:道教,指道家。道:道家的教义;教:教导、教化。
三老共全清福
三老:指王叔文、韦执谊、柳宗元等一批改革派官员。
共:共同。
全:全部。
清福:清新美好的幸福生活。
终日游山不足
终日:一天到晚。
游山:游览名胜古迹。
不足:没有尽头。
坐卧白云中。看青峰
坐卧:坐着躺着。
白云:云彩。
中:其中。
看:观赏,欣赏。
青峰:青山上的山峰。
饭罢东坡石上。谈笑开怀豁畅
饭后:饭后。
饭罢:吃完饭后。
东坡:即东坡先生,指苏轼。苏轼晚年居住在杭州定惠院之东面,故称其为“东坡”。
石上:指东坡石上。
谈笑开怀豁畅:谈笑自如,心情舒畅。开怀,开朗;豁畅,畅通无阻。
妙景可忘忧
妙景:美妙的景色。
忘忧:忘却忧愁。
对清流
清流:清澈的溪流。
【赏析】
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酬答诗。诗人以“道”字为题,借“言情”,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在政治上遭遇坎坷的感慨和无奈心情。
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道无情。”这是作者在与白居易分别时说的。道,指道家的教义,教,指教导、教化;“三老”指王叔文、韦执谊、柳宗元等一批改革派官员。他们同处一途,共同享有清新美好的幸福生活,然而他们的政治理想却遭到残酷的迫害,终被贬谪,因而发出“道无情”的悲叹。这一句点明诗题,表明了作者与白居易之间亲密的交往,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次句“终日游山不足”,写自己虽身处险境,但却仍不忘游山玩水。这一句表面上写自己,实际上却是暗含对白居易的眷恋。因为白居易曾说过:“我亦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简简吟》)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说白居易虽有心游山玩水,但因自己遭难而未能成行。可见,两人虽遭贬谪,但仍不失为知己朋友。
第三句“坐卧白云中”,“坐卧”二字用得非常巧妙,把“坐卧”与“白云”联系起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虽然被贬官,但他仍能保持高洁的情操,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看青峰”两句,写自己闲散无事,可以尽情欣赏自然风光。“看青峰”中的“看”字用得好,它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而且表现出他的旷达胸怀和乐观精神,即使身处逆境也毫不在意。而“青峰”则是指青翠的山峰,它既是作者所欣赏的自然美景,也是作者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二者浑然一体,构成一幅优美的意境。
最后四句“饭罢东坡石上,谈笑开怀豁畅”,进一步写自己闲适的心情。这里所说的“东坡”,指的是苏轼当年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居住的地方。苏轼曾在黄州东坡建有一座亭台,取名“东坡亭”。在这里,他经常邀请客人饮酒赋诗,陶冶性情。“谈笑开怀”、“豁畅”这两个成语用得非常好,它们一方面表现了作者与友人欢聚时的轻松欢快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从容镇定之态。而“妙景”二字则是指美丽的景色,它既是眼前所见,又是指心中所想,因此可以说是作者眼中之景,心中之意了。这四句诗通过描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情景,进一步烘托出自己闲适、愉快的心情,从而更加突出了他旷达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歌写得委婉含蓄,感情真挚深沉,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又有悠然自得的另一面,堪称唐代文人七言绝句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