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难报圣明君,补拙惟将一寸勤。
为政但当求实效,劝农何敢具虚文。
夜来江上一犁雨,晓起山前万锸云。
愿得岁丰民物阜,素餐犹可度朝曛。
【注释】
①紫崖:即紫岩,位于浙江上虞县西北,是南宋著名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乡。彬卿:王炎字彬卿,号东山,宋末元初文学家。
②捐躯(cí):指为国捐躯,即牺牲生命。圣明君:明智英明的君主。
③补拙: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惟:只,只有,表条件语气。寸勤:一寸功夫,比喻微小的努力。
④效:效果,功效。劝农:劝导农耕之事。何敢具虚文:岂敢空谈不实之辞。具,具备、有。
⑤犁雨:指春雨。耕犁时下雨称为“犁雨”。万锸(chá)云:形容雨后土地泥泞难行。锸,锄头。
⑥愿得岁丰民物阜:希望国家年年丰收,百姓生活富裕。愿得,希望得到。
⑦素餐:白白吃饭,不做事却占别人的劳动成果,也指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度朝曛(wēn):度过早晨的暮色。
【赏析】
这首诗作于淳祐五年(1245)春。当时,诗人正在福建安抚使任上。诗中表现了作者对朝廷重农政策的拥护及自己关心农民疾苦的情怀。全诗语言平易,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一首咏物写志之作。
诗的前四句,从“报君”“求实效”和“劝农”几个方面入手,表达了对君王忠诚,为民造福的决心。首句直抒胸臆,表示自己虽然能捐躯报君,但报君的方式只能是在民间努力工作,以微薄之力来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次句表明自己虽然努力工作以求取得实际成效,但却不敢说些虚妄之词。
后四句则具体描写了自己关心农民生活的情怀。前句“夜来江上一犁雨,晓起山前万锸云”,描绘出一幅春耕图。夜来春雨滋润着大地,黎明之时又见泥土被犁开,这是辛勤耕作的结果。后两句抒发了作者对农民的深情厚意。诗人认为如果能够获得一个丰衣足食的国家,那么即使白吃闲饭也不会觉得无聊,因为自己可以为国尽忠,为百姓服务,而不必空谈无益之言。
这首七绝虽篇幅不大,但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情感真切,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言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