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转萧索,木叶满荒城。
逝水流年景,西风逆旅情。
圉监通马语,笼养变禽鸣。
吾道知衰久,人都一概声。
【注释】
秋晚杂兴十二首:秋天晚些时候的诗歌。杂兴,即随意写就的诗歌。转:变,变化。木叶:泛指落叶。荒城:荒芜的城郭。逝水:流逝的水。西风:秋季的风。圉监:古代对马的一种管理。通马语:让马相互交流。笼养:用笼子养鸟、兽。都:都。一概:同一种,一样。
【译文】
深秋时节草木凋零,落叶覆盖了荒凉的城池。
时间在流逝中景色也在改变,西风拂过旅人心头的愁绪。
圉监与马匹交谈,笼子里鸟儿鸣叫。
我深知自己道义已经衰微,人们都在发出同样的叹息声。
【赏析】
《秋晚杂兴十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晚年的作品,共十二首。此诗是其中的第二首。
这首诗写于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秋,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时所作。诗人触景生情,借咏物抒怀。
首句“深秋转萧索”,写深秋景象,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
次句“木叶满荒城”,写落叶满城,进一步渲染了深秋萧瑟凄清的气氛。
第三句“逝水流年景”,以流水之景喻人生易逝,时光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感慨岁月匆匆。
第四句“西风逆旅情”,西风拂面,触动了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情。
第五、六句“圉监通马语,笼养变禽鸣”,以马语和笼养的飞禽鸣声来衬托自己的心境。
末两句“吾道知衰久,人都一概声”,诗人感叹自己已到了晚年,道心衰颓,人们也和自己一样失去了往日的精神风貌。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