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两鬓竟苍然,况近重阳风雨天。
欲暝江村烟四起,渐寒山馆客孤眠。
叶题旧恨在何处,菊折寒香仍去年。
为忆故人三叹息,东篱沽酒已无钱。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赏析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需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情感等进行分析即可。
“萧萧两鬓竟苍然”,写诗人的头发已经变白了,表现了诗人衰老的形象。“况近重阳风雨天”,写诗人头发变白,又值重阳节,天气又多风雨。重阳节又叫登高节,本应欢欢喜喜,而诗人却感到“孤”,这主要是因为诗人此时年老体衰、心情抑郁的缘故。“欲暝江村烟四起,渐寒山馆客孤眠。”诗人在暮色中,来到江边的村舍,看到炊烟四起,知道天色已晚,便想找个地方投宿,可是旅馆里只有自己一个人。于是诗人只能独宿山馆之中。“叶题旧恨在何处,菊折寒香仍去年。”诗人想到自己年纪大了,不免有些感慨,所以写下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叶题旧恨”指的是诗人以前曾与某人有过怨恨之事,但当时没有写下来,现在想来仍然觉得遗憾。“菊折寒香仍去年”,指诗人看到去年秋天摘下来的菊花,现在又凋谢了,所以觉得惋惜。“为忆故人三叹息”指诗人想起了远在他乡的朋友,心中不禁叹息。“东篱沽酒已无钱”,指诗人想喝上一杯美酒,但是没钱买酒。“东篱”代指酒肆。“沽酒”就是买酒,因为古代的酒店都是设在篱笆旁的。“东篱沽酒已无钱”是说:我到酒店买点酒喝,但是囊中羞涩,连买酒的钱都没有。诗人在饮酒时想到了朋友,想到了过去一起共饮的情景,想到了自己年老体衰,不能与朋友共饮,所以心中不禁叹息。
【答案】
示例:
《晚秋》
萧萧两鬓竟苍然,况近重阳风雨天。
欲暝江村烟四起,渐寒山馆客孤眠。
叶题旧恨在何处,菊折寒香仍去年。
为忆故人三叹息,东篱沽酒已无钱。
注释:①萧萧:形容白发稀疏的样子。②竟:完全、全然。③暝(míng):黄昏,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④江村:指临江的村庄。⑤寒:凄冷。⑥孤眠:孤独地睡在空屋中。⑦旧恨:以前的恩怨。⑧东篱:篱笆旁的空地,这里借指酒店。⑨沽(ɡū):买。⑩钱:钱财。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友之作。首联写诗人年岁老大,头发已经白了,又逢重阳节,天气又多风雨,所以独自来到江村投宿。颔联写诗人投宿之后,在傍晚时分看到炊烟四起,知道天色已晚,只好找一家旅店投宿,但旅店只有他一个人,所以只能独自睡觉。颈联写诗人想起自己与友人过去的恩恩怨怨,又看到去年秋天摘下来的菊花,凋谢了,所以心中不免惋惜。尾联写诗人想起了远在他乡的朋友,心中不禁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