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间茅屋占林塘,二顷田园幸未荒。
蒿叶正长蚕卧起,莺声渐老麦青黄。
壁间龙骨流泉活,筐载豚蹄白酒香。
春事年年闲过去,欲将拥肿问庚桑。
田家
数间茅屋占林塘,二顷田园幸未荒。
蒿叶正长蚕卧起,莺声渐老麦青黄。
壁间龙骨流泉活,筐载豚蹄白酒香。
春事年年闲过去,欲将拥肿问庚桑。
注释: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屋子。
- 二顷:古代面积单位,一顷等于一万亩,二顷大约是二万亩。
- 幸未荒:幸运的是没有荒废。
- 蒿叶:蒿草的叶子。
- 蚕卧起:蚕在休息和苏醒之间活动。
- 莺声:黄莺的歌声。
- 壁间:墙壁上。
- 龙骨:龙的脊骨,这里指水。
- 流泉活:流动的水。
- 豚蹄:猪蹄,一种食物。
- 白酒香:酒香四溢。
- 春事:春天的事情或景象。
- 问庚桑:《孟子》中有“孟子问于公孙丑曰:‘公孙丑,子何以为不遇也?’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等语,此处可能指寻求智慧和答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田园生活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首句“数间茅屋占林塘”,形象地勾勒出一幅田园风光图,茅屋、林塘、农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接着,“二顷田园幸未荒”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珍视,即使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它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诗人通过对春天田野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蒿叶正长蚕卧起,莺声渐老麦青黄”描绘了春季里,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在这里,“蒿叶”、“蚕卧起”、“莺声”和“麦青黄”这些词汇,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特点,也反映了诗人对这个季节的喜爱和珍惜。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描写了农家的生活场景。“壁间龙骨流泉活,筐载豚蹄白酒香”描绘了诗人在农舍中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对这些日常琐事的欣赏和享受。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农家生活的平凡和宁静,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和喜爱。
“春事年年闲过去,欲将拥肿问庚桑”这句话,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一生,感叹自己虽然过着平静的生活,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这里的“拥肿”可能是诗人自比的一种状态,表达了他对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然而,通过询问智者(如《孟子》)来寻求解答和启示,诗人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