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中光焰照崖垠,诗律雄浑远有源。
近稿自成新句法,束书不叛旧游门。
折芳梅下人双屦,话别沙头酒一樽。
健笔世间谁措手,老夫先拟举降幡。

【注释】

袖中光焰:指诗篇。崖垠:山边。近稿:指近作的诗篇。新句法:指新创的一种句法。束书不叛:指严守师门,不违背师训。束书,束起书本。降幡:佛教仪式之一,表示放弃某种主张或信仰。

【译文】

袖中诗卷照山边,诗歌气势雄浑有根源。

近作新句法自成,严守师门不背叛。

折梅树下人双双,离别沙头酒一樽。

健笔世间谁能制,老夫先拟举降幡。

【赏析】

洪复翁是元朝诗人。这两首题诗是他为朋友的诗作所写的题跋。洪复翁在题跋中对所题之诗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其风格特点进行了概括。

第一首前两句赞美友人诗作的气势雄浑,有根有源。“光焰”喻诗的文采,“照崖垠”比喻诗句气势磅礴,如山间之光照亮了山边,使山边景色显得更加明亮、壮美。“崖垠”,山边;“远有源”,说明其诗意深远,有源头活水,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雄浑”、“有源”这两个词语是本诗的关键。

第二首前三句赞美友人诗作新创的句法。“自成新句法”是指作者在写作时能够独出心裁,创新自己的句式,而“束书不叛旧游门”则是说他严守师门,不违背师门的教诲和传统,这是对友人的赞扬,也是对当时文人守旧的批评。这两句是对诗篇整体的评价。

后两句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即将离去的感慨之情。“折芳梅下人双屦”,以折梅喻送别,既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又写出了离别时的伤感。“话别沙头酒一樽”,沙头即沙滩,沙头酒指饯行酒。这两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既表现了友情的深厚,又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第三首前两句赞美友人的诗才横溢,才华出众,不可多得。“健笔世间谁措手”,意思是说当今世上还有谁能比得上他?这两句话是对友人的赞美。

尾联则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将要离去的惋惜之情。“老夫先拟举降幡”,意思是说现在我已经打算举起降幡了,意思是说自己已经做好了离开的准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赞美友人的才华、风格及其即将离去的情境,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