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光景转风轮,惆怅清明又一春。
飞燕双双新旧恨,长亭五五往来人。
揩磨病眼朱成碧,补接新花假像真。
要觅西江千斛水,拂衣径去洗缁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清明后一日》。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追求。

“老年光景转风轮,惆怅清明又一春”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易逝的感慨。这里用“风轮”比喻岁月如风轮般旋转不息,而“惆怅清明又一春”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又一年的感受。这里的“惆怅”二字,既是对春天的感叹,也是对自己年龄的增长和青春的流逝的一种遗憾。

接下来的两句“飞燕双双新旧恨,长亭五五往来人”则是通过飞燕和长亭来表达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这里的“飞燕双双新旧恨”,意味着燕子双飞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而“旧恨”则暗示了这些美好时光已经成为回忆。而“长亭五五往来人”,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道路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里的“长亭五五往来人”可能是在描述一个离别的场景,但也可能是在表达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希望。

接着的两句诗“揩磨病眼朱成碧,补接新花假像真”则是通过描绘作者的眼睛和花朵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里的“揩磨病眼朱成碧”可能是指作者因为年纪大而视力不佳,需要经常擦眼睛才能看清事物。而“补接新花假像真”则可能是指作者为了掩饰自己的衰老而努力保持年轻的心态,如同补接新花以假乱真一样。这里的“假像真”可能是在比喻作者虽然外表看起来年轻,但实际上内心已经老去。

最后两句“要觅西江千斛水,拂衣径去洗缁尘”则是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和解脱的决心。这里的“要觅西江千斛水”可能是指作者想要寻找一种能够洗涤心灵的水源,而“拂衣径去洗缁尘”则表达了作者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的决心。这里的“拂衣径去”可能是指作者离开尘世,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追求自由的决心。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意和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