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灭诸儒,若人媚幽独。
偶来得名山,依山结茅屋。
希声陶淳风,无意蕲绝俗。
儿孙日以远,几见碧桃熟。
渔郎从何来,延缘寒溪绿。
兹游窥天秘,平生未经目。
颇见有此容,父老邀我宿。
清谈略晋魏,世路嗟翻覆。
淹留信可乐,离念苦羁束。
幡然理回棹,瑟瑟风吹足。
往来记行迹,溪路三四曲。
机心不自閟,何事惊麋鹿。
回首不逢人,白云渺空谷。

这首诗描绘了渔翁在山水间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秦皇灭诸儒”暗指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事件,表达了对古代知识分子被迫害的感叹。接着,“若人媚幽独”暗示了诗人羡慕这种与世隔绝、独立自主的生活状态。

第二句“偶来得名山”,意味着渔翁偶然来到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可能是他隐居之地。第三句“依山结茅屋”进一步描绘了他在这里搭建草屋的场景,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第四句“希声陶淳风”,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第五句“无意蕲绝俗”则揭示了渔翁的心境,他并不追求世俗的成功,而是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

第六句“儿孙日以远,几见碧桃熟”反映了渔翁对家庭亲情的思念,也表达了他对孩子们成长的期望。第七句“渔郎从何来,延缘寒溪绿”则展现了渔翁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他在溪边漫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第八句“兹游窥天秘,平生未经目”表达了渔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他渴望探索自然界的秘密。第九句“颇见有此容,父老邀我宿”揭示了渔翁与当地人的交流,他们互相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第十句“清谈略晋魏,世路嗟翻覆”则表达了渔翁对历史的关注,他认为世事无常,需要谨慎对待。

第十一至十四句描述了渔翁在山水间的日常生活,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宁静的时光。第十五句“幡然理回棹,瑟瑟风吹足”则描绘了渔翁收拾行囊准备离开的情景,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最后一联“往来记行迹,溪路三四曲”总结了渔翁的经历,他认为这些经历都是他人生的财富。

整首诗通过对渔翁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它也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