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炉: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圬墁,凡三足。古文书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其三足之间设三窗,底一窗,以为通飙漏烬之所,上并古文书六字:一窗之上书“伊公”二字,一窗之上书“羹陆”二字,一窗之上书“氏茶”二字,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置墆㙞于其内,设三格:其一格有翟焉,翟者,火禽也,画一卦曰离;其一格有彪焉,彪者,风兽也,画一卦曰巽;其一格有鱼焉,鱼者,水虫也,画一卦曰坎。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备其三卦焉。其饰以连葩、垂蔓、曲水、方文之类。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其灰承作三足,铁盘台之。
筥:筥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径阔七寸,或用藤作,木楦,如筥形,织之六出,固眼其底,盖若利箧口铄之。
炭挝:炭挝以铁六棱制之,长一尺,锐一丰,中执细头,系一小钅展,以饰挝也。若今之河陇军人木吾也,或作锤,或作斧,随其便也。
火䇲:火䇲一名箸,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台勾锁之属,以铁或熟铜制之。
鍑:鍑以生铁为之,今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其铁以耕刀之趄炼而铸之,内摸土而外摸沙土。滑于内,易其摩涤;沙涩于外,吸其炎焰。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银也。
交床: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虚,以支鍑也
夹:夹以小青竹为之,长一尺二寸,令一寸有节,节已上剖之,以炙茶也。彼竹之筱津润于火,假其香洁以益茶味,恐非林谷间莫之致。或用精铁熟铜之类,取其久也。
纸囊:纸囊以剡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
碾: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臼,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
茶经 · 四之器
译文
风炉,用铜或铁铸成,像古鼎的样子,壁厚三分,炉口上的边缘九分,炉多出的六分向内,其下虚空,抹以泥土。炉的下方有三只脚,铸上籕文,共二十一个字。一只脚上写’坎上巽下离于中’,一只脚上写’体均五行去百疾’。一只脚上写’圣唐灭胡明年铸’。在三只脚间开三个窗口。炉底下一个洞用来通风漏灰。三个窗口上书六个字的籕文,一个窗口上写’伊公’二字,一个窗口上写’羹陆’二字,一个窗口上写’氏茶’二字,意思就是’伊公羹,陆氏茶’。炉上设置支撑锅子用的垛,其间分三格。一格上有只野鸡图形。野鸡是火禽,画一离卦。一格上有只彪的图形。彪是风兽,画一巽卦。一格上有条鱼的图形。鱼是水虫,画一坎卦,’巽’表示风,’离’表示火,’坎’表示水。风能使火烧旺,火能把水煮开,所以要有这三卦。炉身用花卉、流水、方形花纹等图案来装饰。风炉也有用熟铁打的,也有用泥巴做的。灰承(接受灰炉的器具),作一个有三只脚的铁盘,托住炉子。
筥,用竹子编制,高一尺二寸,直径七寸。也有的先做个像筥形的木箱,再用藤子编在外面,有六出的圆眼。底和盖像箱子的口,削光滑。
炭挝,用六棱形的铁棒做,长一尺,头部尖,中间粗,握处细,握的那头套一个小环作为装饰,好象现在河陇地带的军人拿的’木吾’。有的把铁棒做成槌形,有的做成斧形,各随其便。
火夹,又叫箸,就是平常用的火钳。用铁或熟铜制成。圆直形,长一尺三寸,顶端平齐,饰有葱台、勾鏁之类的东西。
鍑(同’釜’,即锅)。用生铁做成。’生铁’是现在搞冶炼的人说的’急铁’,那铁是以用坏了的农具炼铸的。铸锅时,内面抹上泥,外面抹沙。内面抹上泥,锅面光滑,容易磨洗;外面抹上沙,锅底粗糙,容易吸热。锅耳做成方的,让其端正。锅边要宽,好伸展开。锅脐要长,使在中心。脐长,水就在锅中心沸腾;在中心沸腾,水沫易于上升;水沫易于上升,水味就淳美。洪州用瓷做锅,莱州用石做锅,瓷锅和石锅都是雅致好看的器皿,但不坚固,不耐用。用银做锅,非常清洁,但不免过于奢侈了。雅致固然雅致,清洁确实清洁,但从耐久实用说,还是铁好。
交床,用十字交叉的木架,把中间挖凹些,用来支持锅。
夹,用小青竹制成,长一尺二寸。让一头的一寸处有节,节以上剖开,用来夹着茶饼在火上烤,让那竹条在火上烤出水来,借它的香气来增加茶的香味。但不在山林间炙茶,恐怕难以弄到这青竹。有的用好铁或熟铜制作,取其耐用的长处。
纸袋,用两层又白又厚的剡藤纸做成。用来贮放烤好的茶,使香气不散失。
介绍
《茶经·四之器》是唐代著名茶叶学家陆羽的著作。在这篇文章中,陆羽详细地介绍了唐式煮茶的二十四种茶具,这些器具后来被称为“风炉”等。
《茶经·四之器》是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的一篇,主要探讨了唐代流行的烹茶工具及其使用方式。陆羽通过详尽的描述和分类,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茶文化资料。
注解
污墁:本为涂墙用的工具,这里指涂泥。
坎上巽下离于中:坎、巽、离都是八卦的卦名,坎为水,巽为风,离为火。
盛唐灭胡明年:盛唐灭胡,指唐平息安史之乱,时在唐肃宗至德元年(763)。盛唐灭胡明年则是公元764年。
伊公羹、陆氏茶:伊公,指商汤时的大尹伊挚。相传他善调汤味,世称“伊公羹”;陆即陆羽自己,“陆氏茶”则指陆羽煎茶。
墆(dì)㙞(niè):意为土堆。墆,古同“滞”,储藏。《广韵》:“墆,贮也,止也。”
三足铁籭:籭,通“盘”,盘子。
莉策:用小竹蔑编成的长方形箱子。
木吾:木棒。崔豹《古今注》:“木吾,樟也”。
葱薹句鏁:葱薹,葱的籽实,长在葱的顶部,呈圆珠形。句鏁,句通“勾”,弯曲形。鏁,即“锁”的异体字。
耕刀之趄:耕刀,即锄头、犁头。趄,读音ju,艰难行走之意,成语有“趑趄不前”,此引申为坏的、旧的。
洪州:唐时州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一带。
莱州:唐时州名,治所在今山东掖县一带。
竹之筱:筱,竹的一种,名小箭竹。
剡藤纸:产于唐时浙江剡县、用藤为原料制成的纸,洁白细致有韧性,为唐时包茶专用纸。
竹匕:匕,匙子。
用末方寸匕:用竹匙挑起茶叶末一平方寸。陶弘景《名医别录》:“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
漉水囊:漉,滤过。漉水囊,即滤水袋。
杜毓(265—316):应作杜育,字方叔,西晋文人,曾任中书舍人等职。
鹾(cuó)簋(guǐ):盐罐,鹾,即盐。《礼记.曲礼》:“盐曰咸鹾”。簋,古代盛食物的圆口竹器。
越州、鼎州、婺州: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省绍兴地区。唐时越窑主要在余姚,所产青瓷,极名贵。鼎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径阳三原一带。婺州,治所在今浙江省金华一带。
岳州、寿州、洪州、邢州:皆唐时州郡名。治所分别在今湖南岳阳、安徽寿县、江西南昌、河北邢台一带。
畚:读音ben。即簸箕。
滞(土旁)布,滞(土旁),读音shi,粗绸。
扃:读音jiong,可关锁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