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郊行即事
译文
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介绍
作者描写了清明节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将追逐落花的小游戏写进了诗里,在平添几许稚趣的同时,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
注解
恣行:尽情游赏。
遥山:远山。
兴:乘兴,随兴。
乱红:指落花。
游衍:是游玩溢出范围的意思。
相关推荐
郊行即事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注释: - 「芳原」:美丽的原野。芳原绿野恣行时:在绿色的原野上随意漫步的时候。 - 「春入」:春天来临。 - 「遥山」,远处的山。「碧四围」:山色被绿色覆盖,显得格外青翠。 - 「兴逐」:兴致随着。乱红:指飘零的花瓣。穿柳巷:在柳树巷中穿行。 -
注释: 东风轻拂,马耳生凉意。柳条上挂有雨珠,显得格外清新。春意盎然,野花盛开,遮断小桥。溪边鸟儿欢快,飞过栏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郊游的诗。首句“东风马耳拂轻寒”,写春风轻拂着马耳,带来一丝凉意,使人感到春天的到来。第二句“柳眼新青雨未干”则描绘出柳树在雨水中摇曳的新绿,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第三、四两句则是诗人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之情,野花和溪鸟都充满了生命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和谐
【注释】 郊行:郊外的旅行。 吟鞭(yín jiānn):用笔管作鞭,指骑马。 物色于人亦有情:景物也和人一样有感情,指诗人对景物的喜爱。 去雁:远行的雁群。 乱山低与暮云平:傍晚的云彩低垂,和山上的树木混成一体,难以分辨。 闲商略:随便地谈论一下。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出守滁州时。全诗四句,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首联写诗人骑马出城,看风景;颔联写诗人在城外看到许多熟悉的景物
诗句翻译及赏析 译文 病来多日废将迎,试命巾车作此行。 稻实满田秋事了,松阴堆径午凉生。 数山见我争倾盖,一水邀人请濯缨。 却忆吾庐南浦外,何时得与白鸥盟。 注释 1. 郊行即事:这是一首宋代“理学派”的作品,描绘清明节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 2. 恣行:尽情游赏。恣:任意放纵。 3. 遥山:远山。 4. 兴逐乱红穿柳巷:兴致随着纷飞的落花穿行在柳条交错的小道中。 5. 困临流水坐苔矶
《郊行即事》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乡村景象:在丹枫林里,两三家人家掩映其间,碧浪鳞鳞,浅见沙底;舟横渡口,渔翁醉卧;梦醒时见西江芦荻花飞。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幽雅的水乡秋景图,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译文: 碧波涟漪轻轻映衬着沙滩,丹红的枫树点缀着几户人家。 船横渡口,渔翁酒醉沉睡,梦中醒来只见西江芦荻花飘散。 注释: 1.
【注释】 郊行:郊野中的步行旅行。即事:就眼前的景物写诗。 宝马香车,形容豪华的车辆和马匹。 软尘,指被车轮碾过后扬起的尘土。 暖风不动趁游人,指温暖的春风没有吹动游人的车马。 不知,不知道,暗含诗人对这种情景的感慨。 陋巷柴门里,指贫苦人家。 也有梨花一树春,指即使贫贱之家也有春天。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首句写郊野中行人骑马驾车的繁华景象;次句写游人乘着暖风,不因尘土飞扬而停驻;三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每句诗进行具体分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城南黄叶逐人飞,城上寒鸦噪晚饥。”意思是:城南的黄叶随风飘飞,城上的乌鸦鸣叫报晓。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在秋天的黄昏时分外出郊游,看到的景象是落叶纷飞、乌鸦啼叫。“老树荒村停落照,遥遥山寺一僧归”,意思是:枯枝败树的村庄停着夕阳的余晖,远远地山间寺院传来了僧人归来的声音
郊外联佳约, 山中结静缘。 女墙斜隐雾, 人境远生烟。 注释: 1. 郊外联佳约:指与朋友们在郊外相聚,共同约定了这次郊游。 2. 山中结静缘:指在山林中找到了一处宁静的隐居之所,与世隔绝。 3. 女墙斜隐雾:形容山中的女墙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4. 人境远生烟:形容远离尘嚣,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之中,周围的景色都被烟雾缭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与朋友们相约郊游
郊行即事 奉命筹军国,非关玩物华。 新凉犹未至,馀暑正方赊。 鸣骑依残渡,行旌带晚霞。 无劳呵殿急,恐警野人家。 【注释】 1、郊行:郊外行军。 2、筹军国:筹划军事国家大事。 3、新凉:初夏的新凉。 4、馀暑:残余的暑气。 5、依残渡:沿残存的渡口前行。 6、行旌:军旗。 7、呵殿:驱赶前面的车辆。急:急促。 8、警:惊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郊行即事的小诗。首联“奉命筹军国,非关玩物华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诗的能力。考查内容主要是对作者感情、诗句含义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词的内容,抓住关键词和重要句子,结合文本的写作背景来分析。 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郊行即事。夙笃因忧饷,三农兼课工。柘高资雨茂,禾好卜年丰。社鼓挝须习,豳笙调预融。麦蚕增喜笑,亦复学张公。 夙笃:久病。忧饷:忧虑。“三农”指农民。课工:农事。“资雨”即“赖雨”,“茂”是茂盛
郊行即事 危桥恣蚁渡,蓬室类蜗房。 草诧胭脂紫,花闻月下香。 番榴生碍路,野鴂语谁乡。 触目殊风景,车轮几断肠。 注释: 1. 危桥恣蚁渡,蓬室类蜗房:描述的是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人走在郊外的路上,看到了一座危险的桥梁,桥上的蚂蚁正在自由地来往,就像在渡河一样。旁边的小屋则像是蜗牛的家,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生机。 2. 草诧胭脂紫,花闻月下香:描绘了花草的美丽和芳香,草的颜色鲜艳像胭脂
郊行即事 但歌灵雨降,瘠里仍然贫。 早谷先垂颖,新秧犹压蘋。 谁怜蓣作饮,果见釜生尘。 不历郊原过,焉知民苦辛。 注释: 1. 但歌灵雨降:只有歌声赞美着灵雨的降临。 2. 瘠里:贫穷的土地。 3. 早谷先垂颖:早熟的谷子最先露出穗头。 4. 新秧犹压蘋:新栽的秧苗还被水草覆盖。 5. 谁怜:可怜谁? 6. 蓣(yù):一种植物,这里指山药,可做饮料。 7. 釜(fǔ)生尘:锅里的水已经沸腾
郊行即事 欲悉田家事,无将上下暌。 儿童擎绿酒,野老馈黄梨。 忘分辞方尽,陈情意转凄。 莫云民俗薄,绥靖念残黎。 注释:想要了解田家的琐事,不要有上下之分。孩子们举着绿色的美酒,野人们送来了黄色的梨子。忘记了分别的言辞,陈情的意思更显凄凉。不要说民俗风俗不好,要安抚平定,怀念残存的百姓。译文:想要了解田家的琐事,不要有上下之分。孩子们举着绿色的美酒,野人们送来了黄色的梨子。忘记了分别的言辞
【注释】 郊行:指在郊野中行走。即事:遇事而记,即兴所感。寄身重海外,嘿坐计生平:寄身,托身,寄身于。重海,大海。生平,犹言生息、生长。嘿坐,默坐。幸隶芙蓉署,欣游细柳营:幸,有幸;隶,隶属;芙蓉署,唐尚书省东门名。细柳营,汉武帝时卫青所建的军营。欣,喜欢。 深村忘犬警:深村,僻远的村落。犬警,狗叫声。 远渚有蛙更:渚,水中小洲。蛙鸣声更迭。 夜雨晨方歇,驱车再问程:夜雨,傍晚的雨;晨,清晨。方
【注释】 飞蝗来:蝗虫成群结队地飞来。凤邑:凤凰栖息的地方,这里指京城。永丰云:长安的白云。妇子:妇女和儿女。奔号急:惊慌奔走呼叫。微民稽拜殷:百姓们跪着叩头拜谢。弭灾全藉德:消除灾害全靠德政。祝腊岂徒文:祈求祭祀难道是徒有虚名吗?廉仁宪:廉洁仁爱的君主。驱山息异氛:驱散山林中的邪恶之气。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三年(808)。当时诗人正在长安担任左拾遗,因上疏论谏而触怒权臣李逢吉
郊行即事 疮痍才息后,鹰眼未全考。 箸为军糈借,心因民瘼忉。 催科良愧拙,抚字敢矜劳。 珍重斯民意,输租谢尔曹(此诗作于元末,作者以“我”自指。)注释: 郊行:指作者巡视乡间农田。郊:通“漕”,指水陆运输。 才息后:刚结束战事。 鹰眼:喻严刑峻法。 箸:通“筑”,筑堤。 军糈:军队的粮饷。 民瘼:人民的疾苦。 催科:征收赋税,催办税款。 良:实在。 抚字:安抚百姓,治理民事。 矜:怜悯,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