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亭

登临平楚外,徙倚夕阳间。
归鸟乱飞叶,暮云凝远山。
行知筋力倦,愁欲鬓毛斑。
坐久成搔首,疏慵好强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山亭》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而非彭汝砺所写。《登山亭》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七言律诗,通过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他对人生、命运和宇宙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关于《登山亭》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始终未放弃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陆游不仅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政治抱负之作,也有细腻清新的日常生活描写。在陆游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深刻思考。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的生活经历,也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
  1. 诗歌原文
    新得天台古涧藤,强扶衰疾蹋崚嶒。 登高临远虽多感,叹老嗟卑却未曾。 纸上是非难尽信,人间祸福有相乘。 早知等是枯鱼肆,乞水何须望斗升。

  2. 诗歌赏析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陆游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战的思考。诗句中的“强扶衰疾”和“叹老嗟卑”揭示了诗人面对衰老和地位低下时的无奈与感慨。
  • 诗中的“纸上是非难尽信,人间祸福有相乘”则反映了陆游对于社会现象的认识,认为世事无常,人心复杂,难以完全按照字面理解。这种认识既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 最后两句“早知等是枯鱼肆,乞水何须望斗升”,则是诗人的一种豁达态度和人生哲学。它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心态,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一颗平和之心。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经验的抒发,展现了陆游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1. 写作背景
  • 《登山亭》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陆游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情感密切相关。作为一位历经战乱和个人挫折的文人,陆游的心中必然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因此,他选择登上高山之巅,以登高临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自然的壮丽景色,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无力。这种心境的变化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反映自己心路历程的诗歌。

《登山亭》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七言律诗,也是陆游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