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飞乐其一和太守曹子方

水边山,云畔水,新出烟林。送秋来、双桧寒阴。桧堂寒,香雾碧,帘箔清深。放衙隐几,谁知共、云水无心。
望西园,飞盖夜,月到清尊。为诗翁、露冷风清。退红裙,云碧袖,花草争春。劝翁强饮,莫孤负、风月留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于飞乐其一和太守曹子方》是一首宋代毛滂创作的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与朋友之间的情谊。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水边山,云畔水,新出烟林。送秋来、双桧寒阴。桧堂寒,香雾碧,帘箔清深。放衙隐几,谁知共、云水无心。望西园,飞盖夜,月到清尊。为诗翁,露冷风清。退红裙,云碧袖,花草争春。劝翁强饮,莫孤负、风月留人。

  2. 诗意解析

  • 水边山,云畔水,新出烟林:描绘了一幅秋天山水间的宁静美景,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受。
  • 送秋来、双桧寒阴:传达了一种季节交替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观察。
  • 桧堂寒,香雾碧,帘箔清深: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桧堂的寒冷与云雾的翠绿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中的意境深度。
  • 放衙隐几,谁知共、云水无心:表达了与友人在官府中闲适的生活情景,同时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 望西园,飞盖夜,月到清尊:描绘了夜晚赏月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情景。
  • 为诗翁,露冷风清:以诗翁自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之美的赞颂。
  • 退红裙,云碧袖,花草争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红裙和白云相映成趣,花草竞相开放,生机勃勃。
  • 劝翁强饮,莫孤负、风月留人:最后以劝酒结束,强调了珍惜与友人相聚的时光的重要性。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多次使用了“水边山”、“云畔水”、“双桧”等意象,通过这些具体的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艺术氛围。
  • 对偶结构:整首诗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水边山,云畔水”和“放衙隐几”等句子,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象征寓意:诗中的“香雾碧”、“露冷风清”等词语富含象征意义,暗示着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1. 文化背景
  • 此诗的创作年代是在宋代,当时文人墨客多有咏叹山水之作,此诗亦是如此。宋代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人阶层较为活跃,因此此类诗歌在当时颇为流行。
  1. 历史评价
  • 对于《于飞乐其一和太守曹子方》,后世的评价颇高。毛滂作为宋代著名的词人和文学家,其作品深受后人喜爱。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

《于飞乐其一和太守曹子方》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化和历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以及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