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则小庵贪睡著。不知风撼梅花落。一点儿春吹去却。香约略。黄蜂犹抱红酥萼。
绕遍寒枝添索寞。却穿竹径随孤鹤。守定微官真个错。从今莫。从今莫负云山约。
渔家傲 · 其二
介绍
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渔家傲·其二”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当时李清照正在南方避难。
《渔家傲》
【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碧海青天夜色沉,
只影而立心如水。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渔家傲》
【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碧海青天夜色沉,
只影而立心如水。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相关推荐
注释: 恰则:恰好。小庵:小房屋。贪睡著:贪着睡觉。一点儿春吹去却:春天的风吹过去之后。香约略:花的香气隐约可见。黄蜂犹抱红酥萼:黄蜂还在抱着花蕊,仿佛抱着一个熟透的桃子。绕遍寒枝添索寞:在寒枝上盘旋。索寞:孤独寂寞的样子。却穿竹径随孤鹤:又穿过竹林的小径,跟着一只孤单的鹤。守定微官真个错:固守着微不足道的官职,实在是错了。从今莫:从今以后。从今莫负云山约:从此再也不辜负那云山间的约定。 赏析:
【注释】 鬓底:鬓发之间。青春留不住:指青春年华易逝,无法挽留。功名薄似风前絮:功名像风中飘飞的柳絮一样,轻如鸿毛,难以把握。瓮头春没数:指春天在瓮中已经过了一两年了。何似(hé sì)瓮头春没数:与“瓮头春”比较,不如在瓮中度过春天更好。都占取:都占据了。只消一纸长门赋:只需要写一篇《长门赋》就足够了。寒日半窗桑柘暮:寒日斜照,半窗都是桑树和柘树,天已晚。倚阑目送繁云去
【注释】: 1. 我佛莲华随步踏:我跟着莲华走路。我佛,佛教的称呼;莲华,莲花。莲华是佛教中常见的象征,这里指佛。 2. 黄金妙相青螺发:形容菩萨像金灿灿、庄严无比的样子。 3. 因地曾将洪誓发:根据佛经中的《大乘经》所载,如来佛曾立下四十八大誓,发誓度尽世间一切众生。 4. 四十八:即四十八大誓。 5. 众生尽度成菩萨:众生(一切生灵)全部得到解脱,成为菩萨。菩萨是佛教中修行的最高果位
【解析】 本诗是一首颂佛之作。首联写佛教名相“莲华”及“九品”。莲花在佛教中象征清净,莲华有九品,即上品、中品、下品,而“无三恶”则是指上品之上、中品之下、下品之上。佛教认为,修行者应从心开始,发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此句中的“非彰灼”是说只有发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颔联写菩萨的庄严。“频伽”和“白鹤”,都是佛教中的菩萨形象。“并白鹤”是说这些菩萨与白鹤一样,都拥有美好的形象
【注释】 1. 佛赞西方经:赞美佛陀的《西方极乐经》。 2. 广长舌相三千界:指佛陀的大慈悲与大智慧,如三千大千世界的广大无边。 3. 为要众生生信解:目的是要引导众生信服佛法。 4. 临终迈:在临死前。 5. 不修净业犹何待:如果不修行净土法门(即念佛),那么死后往生极乐世界还有何意义? 6. 七宝池塘波一派:形容极乐世界的清净与美好。 7. 莲华朵朵车轮大:莲花盛开时,犹如车轮般巨大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诗中的关键词。“鹦鹉频伽知几只”一句中,“鹦鹉”指的是佛教的圣禽,“频伽”是佛经中的语译,意指佛。这两句写出了佛鸟频伽的数量之少,由此可以联想到佛教徒数量之少。 译文: 我听说佛鸟频伽的数量很少,只有几只而已。它发出的叫声和雅乐的声音一样和谐,朝夕间都能听到它的鸣唱声。修行者通过修行,能令自己心灵清净,如同佛鸟那样发出声音来,从而得到佛的智慧和智慧
《渔家傲·其二》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的每句含义以及整体的主题赏析: - 诗句释义 1. 清净乐邦吾本郡 “清净乐邦”指的是一个清静而快乐的地方,“吾本郡”则表明这是作者的家乡。 2. 娑婆流浪因贪吝 “娑婆”在佛教中指世间,这里泛指人间,“流浪”暗示着无定所,“贪吝”表示贪婪和吝啬。两句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在外漂泊,因贪念而不得安宁。 3.
【注释】 理性本来:理性,本指佛家所讲的“理”,佛教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其内在的规律和道理;自在,随意,自由。 灵通昭彻光无碍:灵通,佛家所讲的心意识活动;昭彻,明亮透澈;光,佛家语,表示智慧、道义的光辉;无碍,没有阻碍,没有任何障碍。这句诗意思是说佛家的理、智、道等是无所不在,光明透澈,无任何阻碍。 无明风恼害:无明,佛家语,指迷惑无知,不明事理;烦恼,佛教用语,指人心中种种苦恼;扰害,扰乱伤害
【注释】 娑婆:梵语,意译为“堪忍”或“可忍”,这里指尘世。净土:佛教语,指阿弥陀佛的西方世界或极乐世界,即阿弥陀佛所居住的地方。朝暮:早晨和晚上。珠网:喻指莲花。光华:佛教语,指佛法。雨:比喻佛法。金沙布地无尘土:比喻大地一片光明洁净。怎不教人思去路:怎不让人想念归途呢。心专注:专心一意。落日如悬鼓:形容夕阳西下,像悬在头顶的鼓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以议论为主兼及描写的诗作
【注释】 ①四相:唐玄宗时有四位宰相,即姚崇、宋璟、张九龄、宇文融。四人都曾任宰相,故称“四相”。②死魔:佛家语,指人死如鬼,不可救药。③寅昏持佛号:在黎明或黄昏时刻念佛号。佛教规定,清晨五时至七时为诵经时间。④三宝:佛教中指佛、法、僧三者。佛教经典说,佛法无边,是一切众生的依怙,僧众是佛法的传扬者,佛是一切众生的导师。⑤树林水鸟称三宝:佛经说,树林中有鸟,其叫声与佛经中的咒音相似
【诗句原文】: 人世罪冤知底数。前程不是无冥府。争似静焚香一炷。无行住。声声称念弥陀父。 罪业尽消生有处。弥陀愿力堪凭据。十念一心存旦暮。西方路。功成足步红莲去。 【译文】: 在人世间,我犯下了太多的罪恶和过错,这些罪孽究竟有多少,我自己也无法清楚知晓。而未来的道路并不是完全黑暗,因为我将前往一个光明的彼岸世界,那里没有地狱之苦。我宁愿选择安静地焚香祈祷,以此来净化自己的罪孽,让佛祖来保佑自己
【注释】 万事到头无益已。 寻思只有修行是:万事,万物;无益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寻思(思考),只有修行才是正道。 若送此心游宝地。 送,赠送;此心,指修行之心;宝地,净土;宝地是指修行成佛的净土。 还容易。 容易,容易得到的意思。 坐观落日当西坠。 坐观,端坐观察;落日,夕阳西下;当,将要;西坠,夕阳落下;落日,太阳落山;当西坠,即将坠落。 万顷红光归眼际。 万顷,形容广阔的湖面,无边无际;红光
【诗句释义】 西望乐邦云杳隔:遥望着西边的乐国,云雾弥漫。 一钩新月弯弯白:一轮弯弯的新月如钩。 意欲往生何计策:心想去生西方极乐世界,却不知如何安排? 劳魂魄:烦恼困扰着灵魂。 弥陀一念声千百:佛祖一声“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能延续千万年。 金殿玉楼为屋宅:华丽的宫殿如同屋舍般庄严。 七重行树强松柏:七层台阶上栽满了松树和柏树。 华里托生非血脉:在华丽的庭院中投胎,并非出自血缘关系。 真高格
注释: 1. 富贵经中谈净域:在《华严经》中,净界是佛教用语,指清净无染的境界。这里指的是修行者追求的清净世界。 2. 赤珠玛瑙为严饰:用赤珠玛瑙作为庄严,这里的赤珠玛瑙是比喻,指珍贵的物品,用来装饰自己。 3. 彼土众生当晓色:在彼处的人应该理解黎明的意义。 4. 擎衣裓(fú):穿着衣服。 5. 妙华供养他方佛:用美妙的花来供养他处的佛陀。 6. 稚小嬉游随没溺:年幼的孩子嬉戏玩耍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 文墨尖新:文笔锐利,锋芒逼人。 已将名利浑如梦:已经把名利看作一场梦幻。 数珠:佛家的念珠,用以记诵经咒。 滉漾:形容声音悠扬回旋。 仙乐动:指佛音悦耳动听。 接引:指引导、领引,这里指佛法的教化和指引。 香云:指佛香。 【赏析】 《渔家傲·其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咏物词。此词上阕写佛事活动的庄严场面;下阕则描绘了佛教音乐的优美动听,表现作者对佛教的崇信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禅理的领悟和追求的诗作。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读: - 休纵心猿驰意马。牢将系念绳头把。说破十疑因智者。争传写。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休纵心猿驰意马。(停止放纵你的心猿意马,即不要放纵自己的情感和欲望) 2. 牢将系念绳头把。(牢牢抓住心中的牵挂,就像系在绳索上的小绳子一样) 3. 说破十疑因智者。(通过智慧来说破所有的疑惑) 4. 争传写。(争相传播,书写)
【注释】: ①三十六般包一袋:指古代的兵器。三十六般是指古代的兵种。 ②脓囊臭秽犹贪爱:意思是说,即使身体腐烂、恶臭难闻,却仍然喜欢这种滋味。 ③蜣(qiāng)螂推粪块:即屎壳郎,一种生活在地下的动物。 ④无停待:形容不断重复。 ⑤尘中:指人间。 ⑥坚心:指坚定的决心。 ⑦重悔:深刻的后悔。 ⑧拘:拘泥,束缚。 ⑨恶逆:邪恶的人。 ⑩魁脍:即魁星,科举时代的吉祥物,象征文才。这里比喻为官者。
【注释】 托:托付。毫相:即毫末相,佛教语,指人的身体。法音:佛家语,佛法的音声。金台客:指僧人。劫数:佛教语,指劫运或因缘。华:花。心性:性情、性格。 【赏析】 《渔家傲》是宋代张炎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阕写诗人对佛理的领悟,下片抒发了诗人对世事的看法。全词语言简练,意境高远,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及对佛法的参悟和对世事的豁达胸襟。 “一点神魂初托魄”。首句点明题旨
【注释】 净土故乡嗟乍别。天涯流浪经时节。老去染沾眉鬓雪。思归切。闻声愿寄辽天月。 念念时时修净业。临终佛定来迎接。有誓表为诚实说。广长舌。三千遍覆红莲叶。 【赏析】 《渔家傲·其二》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一篇词作。此词上阕写自己漂泊天涯,怀念家乡,思念故乡亲人;下阕写自己发愿修行佛法,以期早日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和对佛法修为的坚定信念。 “净土故乡嗟乍别”
【诗词】 渔家傲 · 其二 善导可嗟今已往。化来老少皆归向。佛念一声分一镪。声才响。一声一佛虚空上。 八万四千奇妙相。光明寿命皆无量。金色臂垂千万丈。鹅王掌。誓来迎接归安养。 【注释】 1. 善导:唐代高僧、诗人赵抃,字几道,号灵珠子、灵珠老人、灵珠道者,人称“三教九流之师”。他精通经论,著有《赵城金藏》。此诗为他的一首佛教赞歌。 2. 可嗟:感叹词。 3. 今已往:已经过去。 4. 化:教化
【注释】 西土:指西方净土。纹成,即“文殊成道”,谓文殊菩萨得道。东土:指东方净土。坏:毁坏。星飞:佛经中指佛光从天而降。千华界:佛教语,指十方世界。无遮碍:佛教语,谓没有障碍。乐邦:佛教语,指快乐国土。同居内:佛教语,谓共住一处。八德:佛教语,指“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和“与、欲、念、定”四心。华:佛教语,指莲花。又大:佛教语,谓莲花庄严广大。跏趺端坐莲华载:佛教语,谓盘膝正坐时
【解析】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见说钱塘雄气象”,是作者的想象和夸张之辞,以钱塘江的壮丽景象衬托出自己豪放洒脱的性格;“碧波堆里排银浪”是实写,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潮涨时的景象。下片“洗尽尘根磨业障”,由眼前景物联想到自己的心性,表明自己要超脱尘世,追求自由、高尚的精神境界。“从公笔力诗词壮”,是作者自谦之语,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敬仰之情。 【答案】 译文:半夜听到夜潮声
译文:听说西洲的梅花已经开放了,什么时候乘兴一起去寻找?小儿子提着酒壶老头拿着拐杖缓缓前行。青山绿水都很赏心悦目。 满月当空水面荡漾,却叫小船划桨轻轻摇晃。几阵浓郁的香气刚刚形成,波纹荡漾宛如身在西湖上。 注释:闻道西洲梅已放(听说) —— 西洲:地名,位于今江苏南京西南秦淮河一带。 闻道:听说。西洲梅:这里代指南明弘治年间名妓柳如是,她与钱谦益相恋而未遂,后被钱家赶出来,居松江西洲,故称。 放
注释: 特为梅花来渭水。有人折得横梢至。粉毖香悭春意未。多应是。江南信息争先寄。 渭水边梅花盛开,有人特意折下梅花枝条。虽然有梅花的清香,但春天的气息尚未完全到来。这可能是因为梅花生长在南方,春天的气息比北方要来得早一些。 水绿山青风日美。此时正惬幽人意。驱使风光佳句里。□满纸。却将旧日诗词比。 渭水的水质清澈碧绿,山峰苍翠欲滴,风和日丽,景色宜人。这正是诗人所期待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注释】 昨夜山空流石乳。道人妙手亲拈取。:昨晚山间空旷,石乳如牛奶般流淌。 未欲凌云归洞府。清风举。大千一叶同掀舞。:不想飞向云霄,回到洞府。清风扬起,大千世界的一片树叶也随之舞动。 笑把须弥挝破鼓。东山云作西山雨。我欲住庵无拄斧。君相许。三更明月湖心午。:以大笑的姿态击打须弥山,使鼓声破裂。从东边的山头飘来云雾,变成西边的雨。我打算住进佛寺,却因为没有拐杖而无法离去。你答应我,在三更天月圆时
【注释】 《渔家傲》是唐词中别具一格的体裁,与《花间》、《草堂》齐名。此词为李清照晚年的作品。“瞿昙”是梵语,意为佛祖,这里指佛教。“拈花”是佛经故事,说佛祖曾于春日散花时,以一朵花赠给迦叶尊者,迦叶尊者微笑而悟。“头陀”,即头陀行僧。“鸡足山”,在云南大理西北,山上有鸡足寺,又名鸡峰山。 “唇口”是形容女子的唇和口。“周遮”、“分剖”,分别指遮盖、划分的意思。 “梅花老”
【注释】 1.高绊:指僧人们高高的系在腰间的袈裟。 2.挑纸帔:指僧人挑着的纸披风。 3.一杯茶罢成行计:指喝完一杯茶后,便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行程。 4.庐山:指庐山风景名胜区。 5.三昧:佛教语,指正定的境界。 6.法椅:佛教语,指佛座。 7.两臂:两手。 8.纸上无穷意:指佛经上的文字和含义。 9.普贤:佛教菩萨名,即观世音菩萨。 10.齁齁地:形容睡得很沉的样子。 【赏析】
注释: 渔家傲·其二:渔家傲的第二种形式。 顶上铁轮飞火焰:指船头上安装的火器,像车轮一般转动着。 防身细按威神剑:比喻自己掌握的武艺可以保护自己。 体用双行谁敢觇(chān):意思是身体和技艺是一体的,别人不能窥探。 光闪闪:形容火光闪烁,光芒耀眼。 何须更把茶林撼:意思是不必再发动战争了。 衲子家风存古俭:指僧侣们的生活习惯简朴节约。 一条楖栗如天堑:指山间的树木如同天堑一样难以攀登。楖栗
【注释】: 1. 落月杜鹃啼未了。粥鱼忽报千山晓,这是写杜鹃的叫声和粥鱼的叫声,表现诗人听到这声音后所产生出来的感慨和心情。 2. 笠子盖头衣钵少,这里描绘出诗人在山林中修行的生活,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过着清苦的隐者生活。 3. 穿林表,意思是穿过树林的边缘。 4. 回头高刹空中小,这里描绘的是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山下的景象,山上的建筑物显得渺小。 5. 官路旧多林木绕,意思是官道两旁有很多树木
【注释】 圃蕙:庭中的蕙草。凋:枯萎。西风不借行人便:指秋风秋雨,使人感到萧瑟凄凉。不用留题明月观:不要在明月楼留下题名(即写诗记念)。颜酡浪说觞无算:酒喝得脸发红如醉人一般。万斛羁愁推不远:形容愁绪沉重,压在心头,难以排解。鲁酒: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的酒。何曾见:不曾见过。南宾:南楚,这里指南方。凫:野鸭。行不乱:船儿行驶平稳,不受风吹浪打的影响。哀鸣直到翻江岸:水鸟哀鸣,直至江边。
【注释】 《侍宴乐游游赏惯。今兹吊影难呼伴。欲上望乡台复倦。愁满眼。琵琶莫写昭君怨》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作品。此词上片抒写了作者因思乡而感到愁苦的心情,下片则以自伤身世,表达了对故国、亲人的无限怀念之情。整首词抒发了羁旅异乡的孤寂之感和对故乡的深切眷顾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情乡思的词作。开头二句说:在侍奉宴乐中习以为常,如今再想呼唤故友共叙别情却已不可能了。“乐游”二字既指宴会
【注释】: ①山弄夕辉:晚霞映照的山峰。 ②眉淡扫:指女子画着淡淡的眉毛。 ③支流:指小溪。 ④醉梦:指酒醉之后朦胧入睡,这里指梦境。 ⑤云树:形容山中云雾缭绕的树木。 ⑥杜鹃怨处:杜鹃鸟叫声凄厉,这里指悲伤的声音。 ⑦浮世:指人间世。 ⑧波渺渺:指水面上波纹荡漾的样子。 ⑨蜗争:即蜗角之争,意在比喻世间纷争无穷无尽。 ⑩天为无情方不老:意在说天地万物都无情,所以才能永葆青春。 ⑪休苦恼
【解析】 本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描绘画中人物的肖像和动作,表现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上阕写主人翁移家而居,环境幽静,他扫除花径,歌声嘹亮,也学着维摩诘闲时示疾的样子装出一副迂阔的姿态。“松风”一句点明自己以松风入梦,“两耳和衣枕”一句写出了自己的清高脱俗。下阕写友人在红香满院中扶筇寻路的情景。“摇人”两句化用李白诗句,写友人在庭院中悠然自得的样子。末句写友人邀请词人到蓬壶仙山去
【译文】 楼外寒气逼人,山色已暮欲暝。溪边雪后云树隐映在斜阳的残照中。小艇在风中摇曳,沙觜上水珠闪烁如露。时光荏苒,春光已经向梅梢停驻。 短梦今夜是否还能成行?苇村四望不知何处?客居他乡从来无意绪。催我归去。故园正是花开时节。 【注释】 楼外:词人居住的地方外面。天寒:天气寒冷。山欲暮:天色将晚。暮:日落时分。 溪边、雪后:写词人的住处靠近溪流,且有积雪。藏:隐藏。云树:云雾缭绕的树木。 小艇
注释: 叠叠云山供四顾。簿书忙里偷闲去。 心远地偏陶令趣。登览处。清幽疑是斜川路。 野蔌溪毛供饮具。此身甘被烟霞痼。 兴尽碧云催日暮。招晚渡。遥遥一叶随鸥鹭。 译文: 层层叠叠的山峰,环绕着我四周,在忙碌中偷得片刻闲暇,我独自登上高高的山巅,欣赏这如画的风景。 这里的景色清幽,如同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一样宁静,仿佛是一条通向斜川的路。 野菜和溪边的细毛成为了我的餐具,我享受着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