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厌娑婆求净土。驰情送想存朝暮。谁信不劳移一步。西方去。楼台隐隐云深处。
珠网为光华作雨。金沙布地无尘土。怎不教人思去路。心专注。坐观落日如悬鼓。

【注释】

娑婆:梵语,意译为“堪忍”或“可忍”,这里指尘世。净土:佛教语,指阿弥陀佛的西方世界或极乐世界,即阿弥陀佛所居住的地方。朝暮:早晨和晚上。珠网:喻指莲花。光华:佛教语,指佛法。雨:比喻佛法。金沙布地无尘土:比喻大地一片光明洁净。怎不教人思去路:怎不让人想念归途呢。心专注:专心一意。落日如悬鼓:形容夕阳西下,像悬在头顶的鼓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以议论为主兼及描写的诗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厌居尘世,向往净土的思想感情。

起句“为厌娑婆求净土”。点明主旨。娑婆世界是人们厌倦的世俗生活,但作者却要追求它。首联写自己对净土的追求。“驰情送想存朝暮”,表现了诗人对净土的热望之情。驰情,即驰骋自己的情感;想,即思念;存,犹言“存念”;朝暮,早晨和晚上,指时间。这句的意思是说,为了消除尘世的烦恼,追求那清净美好的净土,我日夜都在思念着。

颔联“谁信不劳移一步”。诗人认为,要想到达净土,就必须亲自到那里走一遭。“移步”,即移动脚步,指到净土上修行。“西方去”承上启下,指出了要去的方向,“西方”是佛教中的净土,也泛指佛教中的极乐世界。“楼台隐隐云深处”,描绘了通往净土的道路遥远且幽远。诗人想象,经过万里跋涉后终于来到了净土所在的楼台,但只见楼台隐没在云雾之中,令人难以辨认。

颈联“珠网为光华作雨”。“珠网”比喻佛祖,“光华”指佛法。“作雨”是指佛法降下恩泽滋润万物。此句表明诗人认为佛法就是通向净土的桥梁,而佛法的滋润则使万物得以生长。“金沙布地无尘土”进一步说明了佛法能够净化人心,使人远离俗世的纷扰,达到一种纯净的境界。

尾联“怎不教人思去路?心专注。坐观落日如悬鼓。”诗人感叹道,既然佛法可以洗净尘世的污垢,让人心灵得到净化,那么,又有谁不会怀念归途呢?只有专心致志于佛法的学习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与解脱。最后一句“坐观落日如悬鼓”,诗人想象自己静静地坐在寺庙里,欣赏着夕阳西下的美景,内心充满了宁静和平和,就像悬挂在大地上的一面鼓一样,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静。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净土的向往以及对佛法的热爱。诗人以议论为主兼及描写的形式,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