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绊袈裟挑纸帔。一杯茶罢成行计。路入庐山风细细。轻弹指。百千三昧俱游戏。
法椅何曾烧两臂。谁知纸上无穷意。欲识普贤真实际。齁齁地。小炉雪夜和衣睡。
【注释】
1.高绊:指僧人们高高的系在腰间的袈裟。
2.挑纸帔:指僧人挑着的纸披风。
3.一杯茶罢成行计:指喝完一杯茶后,便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行程。
4.庐山:指庐山风景名胜区。
5.三昧:佛教语,指正定的境界。
6.法椅:佛教语,指佛座。
7.两臂:两手。
8.纸上无穷意:指佛经上的文字和含义。
9.普贤:佛教菩萨名,即观世音菩萨。
10.齁齁地:形容睡得很沉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僧侣生活的词,通过描绘僧人的生活场景和行为,表现了佛教对人生的理解和态度。
第一句“高绊袈裟挑纸帔”,描述的是僧人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服装简朴,但干净整洁。他们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内心平静,没有世俗的纷扰。
第二句“一杯茶罢成行计”,描绘的是僧人们喝茶的场景。这里的“成行计”可能是指他们在喝茶时,一边品茶,一边思考如何修行,如何更好地理解佛法。
第三句“路入庐山风细细”,描述了僧人们进入庐山的情景。这里的“风细细”可能是指庐山的景色优美,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而僧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加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更能体会到佛法中的宁静和安详。
第四句“轻弹指”,可能是僧人们在进行一种修行活动,可能是念诵佛经,也可能是敲打木鱼等。这种动作可能是一种内心的平静,也可能是对佛法的一种虔诚的表达。
第五句“百千三昧俱游戏”,描述了僧人们对于佛法的理解。这里的“三昧”指的是正定的境界,而“俱游戏”可能是指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既认真严肃,又不失轻松愉快。
第六句“法椅何曾烧两臂”,描绘了僧人们使用法器的场景。这里的“两臂”可能是指法器的手柄部分。而“烧两臂”可能是指僧人们在使用法器时,需要用力去推动法器,这与平时生活中使用工具的情况类似。
第七句“谁知纸上无穷意”,描述了僧人们对佛经的理解。这里的“纸上无穷意”可能是指佛经上的内容深奥、丰富,需要读者去细细品味。而僧人们通过对佛经的研究,对佛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第八句“欲识普贤真实际”,描述了僧人们对菩萨的追求。这里的“普贤”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而“真实际”可能是指菩萨的真实面目,或者是指菩萨的真正修为。而僧人们希望通过了解并修行普贤菩萨,来达到真正的解脱和成就。
最后一句“齁齁地,小炉雪夜和衣睡”,描绘了僧人们晚上修行的场景。这里的“齁齁地”可能是指睡觉时的鼾声,可能也是僧人们为了修行而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小炉雪夜”则可能是指僧人们在寒冷的夜晚,用一个小炉子取暖,继续修行。这展现了僧人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