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阔抟南雁,淮途长北驱。
甘棠成传舍,细柳作康衢。
田海随时变,山河往日殊。
征袍共衮绣,夜壁一灯孤。
宝应道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宝应道中》是宋代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旅途景象,表达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境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下面将详细介绍《宝应道中》:
- 原文展示:《宝应道中》是宋代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天阔抟南雁,淮途长北驱。
甘棠成传舍,细柳作康衢。
田海随时变,山河往日殊。
征袍共衮绣,夜壁一灯孤。
- 译文注释:天空辽阔地向南飞翔着大雁,淮河的道路漫长而曲折向北延伸。甘棠树成为驿站的住所,细长的柳条化作了道路的两旁。田野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曾经的山河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并肩穿着华美的官服,夜晚墙壁旁只有一盏孤独的灯火。
- 作品赏析:此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旅途景象,展示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境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首联“春思满芳洲,横风荡客愁”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情感基调,为全诗定下了哀婉、离愁的主题基调。
创作背景:文天祥在这首诗作创作时,正值南宋灭亡后,他因坚持抗元斗争而被俘至元朝。《宝应道中》的创作,既是他作为一位文人对自己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是他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和对民族大义的忠诚体现。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特点:
- 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南雁”、“细柳”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 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能够清晰地勾勒出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观和内心世界。
- 通过对比过去(“山河往日殊”)和现在(“田海随时变”),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沧桑。
《宝应道中》不仅展现了文天祥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和个人命运的沉浮。这首诗不仅是文天祥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段动荡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