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堂幽僻断尘踪,静照为名我所通。
一室可知天下事,十方齐见定心中。
清朝云散层峰出,后夜潮回涨海空。
槜李御儿多旧迹,几时烟舸访支公。
题招提院静照堂
介绍
《题招提院静照堂》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这首诗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时作者在杭州任刺史。全诗以景衬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隽永,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相关推荐
诗句解析 1 题招提院静照堂: 这是诗的标题,表明这首诗是关于招提院静照堂的。招提院是佛教的寺庙,静照堂可能是用来静心或冥想的地方。 2. 构堂幽僻断尘踪: 这句话描述了静照堂的建筑风格和环境。"构堂"指的是建造的房屋,"幽僻"指的是安静且偏僻,"断尘踪"意味着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3. 静照为名我所通: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名字“静照”的理解,认为这个名字代表了他/她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珍重慧空营妙隐,标题静照作佳名。 注释:珍视并珍惜慧空的营地和妙隐之处,将静照堂命名为佳名。 赏析:此句表达了对静照堂的珍视和喜爱,认为其是修行者的理想居所,因此要倍加珍重和珍惜。同时,也将静照堂命名为佳名,体现了作者对其的高度评价和期待。 新堂复胜牛车乐,旧阁如抛火宅萦。 注释:新建的静照堂更加胜过了牛车的欢乐,旧的阁楼仿佛被抛弃了一样,火宅般的喧嚣不再缠绕。 赏析
这首诗的原文是: 题招提院静照堂 丛林起新构,燕坐水云乡。 本自禅心静,能令世累忘。 幡花围昼永,钟梵度宵长。 归裓新篇富,笼纱映宝坊。 译文: 在招提院静照堂,我写下了这首诗。 这座寺庙刚刚新建,我在这里静坐,仿佛置身于水云之乡。 我的本心本来就是平静的,能够让我忘却世俗的烦恼和纷扰。 寺院里飘扬着幡旗,阳光照耀大地,时间过得很慢,仿佛永远都不会结束。 夜晚时分,寺庙中的钟声和梵音回荡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诗,作者不详。诗句如下: 藻户面通漕,飞甍出重城。 堂成未遑息,复作千里行。 尘埃袖短褐,蒙暑踏寒冰。 其求异求食,志欲诗编盈。 宁辞阍吏慢,聊为一堂荣。 都城竞名利,日出车马声。 谁云方外士,奔走亦有营。 惟静制众动,自照中乃明。 胡为挠山水,风急帆更轻。 岁阑去勿缓,恐负新堂名。 注释: - 藻户:古代建筑的窗户,这里指的是招提院静照堂的窗户。 - 面通漕:与漕运相通
题招提院静照堂 高檐飞远发辉光,向此心源默坐忘。 岂忆布金抛旧地,便随飞锡起新堂。 竹间野鸽听斋鼓,湖上游人系夜航。 却懊未能攀胜境,东南云下欲腾翔。 注释: - 高檐:高大的屋檐。 - 发辉光:发出耀眼的光芒。 - 心源:内心的想法或情感。 - 默坐忘:静静地坐着而忘记了一切。 - 岂忆布金抛旧地:难道还记得曾经用布匹装钱而离开过旧的地方吗? - 便随风飞锡起新堂:就像风一样飘然离去
诗句解释和赏析 1. “古刹深沉一水边”, 注释:描述了招提院(一种佛教建筑)的古老和它位于河边的景象。深沉可能指其历史悠久,给人一种庄重或神秘的感觉。 2. “清虚疑是翠微间”, 注释:形容招提院周围的环境如同仙境般清澈、宁静,仿佛置身于绿色的山间云雾之中,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3. “门前滚滚红尘闹”, 注释:门前的喧嚣与热闹,表示寺庙所处的位置在繁忙的城市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其内容如下: 题招提院静照堂 地胜堂新构,僧闲昼杜门。 山林谁乐静,城市亦非喧。 客到空弹指,风来不动幡。 只应常宴坐,对镜一无言。 注释与赏析: 1. 题招提院静照堂——这是诗人在描述自己对这座新建的寺庙的观察和感受。招提院是指佛教寺院,静照堂则意味着宁静的修行之地。 2. 地胜堂新构——这里强调的是寺庙建筑的美丽和宏伟。地胜堂可能是寺庙中的一个特定区域或建筑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静照堂景色的诗,通过对静照堂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淡,归隐山林的情感。 第一句“羡慕师遗世网”,这里的师,指的是老师,也就是诗人的老师。遗世网,意味着脱离世俗的纷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他渴望摆脱世俗纷扰,回归自然的愿望。 第二句“旧隐敞新堂”,这里的旧隐,指的就是诗人以前隐居的地方。敞新堂,意味着敞开新的居所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牛斗光芒下,江山形胜中。 - “牛斗光芒”指的是天空中明亮的星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星与斗宿(即北斗七星)是二十八宿之一,常被用来象征天象或时间。这里可能指夜晚的星空美丽壮观,为江山增添了无限风光。 - “江山形胜中”意味着国家大好河山之中,景色宜人。 2. 招提万法本,静照一堂空。 - “招提”在这里可能是指佛教中的寺庙或修行之地
题招提院静照堂 槜李招提好,新堂向静开。 因名求定慧,对镜悟西来。 夜席常留月,寒阶暗落梅。 师归得真趣,无复顾尘埃。 注释: 1. 槜李招提:指的是位于槜李的招提寺,即佛教寺庙。招提是指僧众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寺院。 2. 新堂:指新建的禅堂,向寂静之处开启。 3. 因名求定慧:意思是因为这个名字,所以追求定慧(即定心和明慧)。 4. 对镜悟西来:意思是通过镜子映照自己的面相
【注释】槜李:即槜梨,古树名。槜梨寺,故址今为招提院静照堂,在浙江天台山。丛林:寺院。翠微:青翠的山色,指寺庙周围的山林。“僧向日边归”,意指僧人从远方来此。“相依依”,形容人对景物依恋不舍。 【赏析】这首诗是写景抒情,描绘了招提院静照堂周围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于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生活的向往之情。首联描写寺庙周围青翠的山林;颔联描绘了寺庙的宁静与僧人的生活;颈联描绘了野水、闲云的景象
注释: 名蓝小隐惬高情,雅构堂深豁眼明。 万虑平时身可外,一轩安处道初生。 花萦宝砌当春盛,香满金炉入座清。 复有高人乘兴至,为题佳句遍雕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招提院静照堂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静照堂的美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首联“名蓝小隐惬高情,雅构堂深豁眼明。”,诗人以“名蓝”形容静照堂的颜色如蓝天一般宁静、深远,而“小隐”则是诗人内心的感受,他喜欢这种宁静的环境
题招提院静照堂 清虚结宇卜新居,寂静标名欲性纯。 直向万缘无断处,应为一念不生人。 风幡震动殊非闹,水月澄明未是真。 宴坐经行惟此地,个中消息与谁亲。 注释: 清虚 (1) :指清静虚无的境界。结宇(2):盖屋。卜新居(3):选择新的居所。 寂静 (1) :形容环境安静、肃穆。标名 (1):标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的名声或标志。 万缘(1) :一切杂念纷扰。断 (1) :断绝,摆脱。 一念(1)
【注释】 招提:指寺庙。静照堂,即静照寺。千金:喻指大钱。境欲辞喧:意指想摆脱喧嚣的环境。长日:指长久的日子。胜缘:美好的缘分。为师无意入都门:无心进入京城。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想要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居住下来,但是又舍不得离开繁华热闹的城市。因为自己有一颗清净的心,所以想要找到一个清静的地方来修养自己,但是又不想远离喧闹的城市。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注释】 题招提院静照堂:题,题写;招提院,佛教寺院名;静照堂,寺中建筑。 浙右:今浙江的南部地区。 虚堂:空旷的殿堂。葺:修理,修葺。 迷来:迷失时来。万化:指佛家所说的种种现象。 净后:禅定后。三空:《大般涅槃经》说:“一切众生皆从无明觉,如梦幻泡影,如水中月,如镜中像。”《维摩诘所说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维摩诘经》)《楞严经》说:“一切诸法,无有变异
题招提院静照堂(注释) 道人幽栖地,潇洒临江湖。 江湖置外物,妙观造无馀。 匆匆从世役,没没已为愚。 何况毫发间,计画穷万殊。 槛外薝卜林,几前沈水炉。 世人欲问道,指象聊踌蹰。 1.诗句释义及赏析: - 道人幽栖地,潇洒临江湖。 - “道人”指的是出家人,他们通常过着隐居的生活。“幽栖”意味着在深山或隐蔽的地方居住,远离尘世的喧嚣。“江湖”在这里象征着广阔无边的自然界,包括江河和湖泊
【注释】 1. 招提院:即寺院,招提是梵语“僧伽”的音译,意为僧众居住之所。 2. 静照堂:佛教用语,指佛光普照之处,也作法相。 3. 身虽居城邑:虽然我居住在城邑之中。 4. 趣不落人间:但追求不在人世。 5. 门外尘埃满:门外满是灰尘。 6. 庭中日月闲:庭院中没有阳光照射。 7. 潮随朝梵响:潮水随着早晨诵经的声音而起。 8. 雨入定衣斑:雨水渗入僧徒的衣服上而显出斑驳痕迹。 9.
【解析】 此为一首写景咏怀的诗。前四句,点题、起势、渲染气氛;后四句,写景、抒情、表志。首句“院静远嚣尘”,以静衬静,突出了招提院的幽静。第二句“虚堂缔构新”,虚堂,即空旷的厅堂,这里指招提院。缔构新,是说建筑新颖,结构巧妙。第三句“几招台岭客”是说招提院的僧人很多,都是从山中来的。第四句“共话沃州春”,沃州春,即指春天。第五至六句是全诗的重点,写诗人在招提院中与僧侣们共同吟诗作对,交流心得
【解析】 1. 题招提院静照堂:在招提寺院中,题写“静照堂”三字。 2. 闲房增缔构:空闲的房屋增添了建筑。 3. 宴坐隔嚣埃:宴坐着,隔着喧嚣尘世。 4. 屋木不加饰:房屋的树木不加修饰,自然成荫。 5. 庭花时自开:庭院里的花时开花,不待人为剪裁。 6. 虚明殊止水:虚空明朗如同静止的水一样。 7. 寂绝等寒灰:寂静空漠仿佛像寒冷的灰烬一样。 8. 斋外无馀事,欣逢高士来
【注释】 招提院:梵语“招提”为寺院,“提”为僧伽,即僧人。 静照堂:指禅房。静照,佛家语,意谓以心境静照物境。 瓶锡为生久:瓶中装的是锡制的小罐子,用来装水供佛。 门阑过客疏:门前冷落,来往行人稀少。 燕坐:安闲地坐着。燕,安闲;坐,动词。 真寂:真正的寂静。 清虚:空寂。 事事皆身外:一切都不是身外之物。 悠悠度岁馀:时间过得很慢,一年有余。 如何繁草木:怎么又生长出茂盛的树木和草丛了?
【注释】招提:寺庙,此处指山中寺。静照堂(jìn zāo táng):禅宗修行者所居之地。 【赏析】此诗写于作者隐居山中时,借咏禅院以寄兴。首联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说禅院虽然远离尘嚣,但与山林无异。颔联写夕阳中的归鸟,春风中飘落的花瓣,都显得那么自然。颈联写禅僧们空谈经书,却消不散剑气;沉醉酒意,却泼不湿天华。末联写诗人欲乘舟而去,清溪月色正圆。全诗语言朴素,意境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