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骨西湖土一丘,残阳荒草几经秋。
中原望断因公死,北客犹能说旧愁。
岳王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岳王墓》是一首由元末明初诗人高启创作的七言律诗,该诗主要表达了对岳飞的敬仰和对其不幸结局的哀伤。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诗歌原文
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 诗歌鉴赏
艺术风格:《岳王墓》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展现了高启精湛的诗歌技艺。诗中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情感真挚而沉痛。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为强烈和深刻。
情感表达:诗中“大树无枝向北风”与“每忆上方谁请剑”两句,表达了岳飞虽遭冤屈却依然忠诚报国的精神。同时,诗人也对宋高宗的懦弱和无能表示了批评,揭示了南宋王朝的腐朽和无力。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岳飞悲剧命运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英雄岳飞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南宋王朝的不满和批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兴亡、民族大义的关注和思考。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岳王墓》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大树无枝向北风”,象征着岳飞的冤屈和悲愤无处释放;“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则反映了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无能。这些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历史背景
- 岳飞简介:岳飞(1103年-1142年),南宋抗金名将,因其忠诚爱国被后世传颂。他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南宋时期,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抵抗外侵,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和其他原因,他最终被冤杀。
- 南宋历史: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尽管在北方遭受金人的入侵,但在南方相对稳定。但这一时期也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政治腐败、官僚体制的不健全等,这些都是导致岳飞冤杀的重要原因之一。
《岳王墓》作为一首充满历史情感和深刻寓意的诗歌作品,不仅是对岳飞这位伟大英雄的缅怀,也是对中国历史上那段特殊时期的反思。它不仅展示了高启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矛盾和冲突。这首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后人提供了对历史和现实更深层次的思考。